,反而越來越深。
後來心愛之人嫁與他人之後,書生沒有半句怨憤,反而還為原主祈願,一直默默地祝福對方。
書生長得白淨俊俏又滿腹詩書與周遭的鄉野糙漢大有不同,因此縱使家境清貧,仍俘獲了村子裡不少姑娘的芳心。
只是原先大家見書生與秦府的千金小姐來往密切以為自己沒機會,後秦家小姐已婚,這些姑娘們的心思又活泛了起來。
書生心裡裝不下其他人,可這些說親的媒人與姑娘們卻又不輕易死心,逼得不善言談性情單純的書生準備出一趟遠門,暫時躲避這一切。
就在出遠門的路途中,書生遇到了一位帶著襁褓中的孩子逃荒的女子,路途顛簸又飢寒交餓的女子命不久矣,求他救救自己的孩子。
書生心善,別人以命相拖,他又怎麼能不答應。
書生便將孩子帶回了家,書生本就家境貧寒,現在又帶著一個來歷不明的孩子,縱使模樣再白淨俊俏,愛慕他的姑娘們也都打消了成親的念頭。
於是書生便決定後半輩子與這個命苦的孩子相依為命。
只是沒想到自己放在心尖尖上的姑娘最後竟落得家破人亡橫死街頭的下場,那麼美好的人,他這一生都觸碰不到的白月光,竟然被人這麼踐踏。
一向心性單純善良的書生,第一次感覺到這世間的黑暗、人性的可怕,他憤恨不已,想要為心愛的姑娘討回公道,可回頭來卻發現自己手無寸鐵,連對方的衣角邊都觸碰不到。
他第一次感覺到自己是那麼的沒用,但凡自己能有些出息,秦家也不會阻撓他和巧兒相愛,而後面的一切也不會再發生。
被仇恨衝昏了頭腦的書生,將所有的罪孽都攔在了自己的身上,他發誓一定要為心愛之人報仇。
於是他摒棄自己以往所有的清高,選擇趨炎附勢隨波逐流,想要在官場上擁有一席之地,好終有一日將梁鄒奇繩之以法。
可心性終究善良的書生把一切都想的太簡單了,人渣梁鄒奇知道書生與秦巧巧感情深厚,若是在官場上有了出頭之日,日後肯定會對他加以報復。
為了永絕後患,梁鄒奇藉助大舅子駙馬爺的權勢,直接將書生的名字從科舉考試中永久性除名。
在這個朝代,沒權沒勢的人唯一能改變現狀的方法就只有考取功名,而梁鄒奇將書生這唯一的一條路斬斷之後,書生陷入了絕望,一度想追隨秦巧巧離去。
可收養的孩子還年幼,書生擔憂自己離開世間之後孩子會無人照料,流落街頭,。因此出於責任感沒有選擇輕生。
被仇恨籠罩的書生整日悶悶不樂鬱鬱寡歡,雖然在孩子面前他儘量不流露出自己情緒,可面具帶得了一時卻帶不了一世。
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藏在父親心中的秘密被孩子所覺察,孩子心思細膩沒有直接追問父親,而是選擇了跟周圍人打聽。
當年書生與秦家小姐的事情並不是什麼秘密,縱使過了多年也還有人記得,只是這些旁觀者也並不清楚實情,口口相傳故事早已經變了質。
被書生收養的孩子以為秦巧巧是自己的生母,而梁鄒奇則是拆散自己父親母親,導致他從小沒有母親疼愛,他們一家人陰陽相隔的罪人。
於是孩子發誓一定要為自己的“母親”報仇雪恨。
孩子雖然是被書生一手撫養長大的,可性情並不像書生那般溫吞一旦下定決心要報仇便一刻也忍不了。
孩子天生聰慧善於社交,三言兩語便將話說到對方的心坎上,讓其對自己產生好感,因此他很快便和梁鄒奇府上的下人混熟了,透過介紹進入了府上做事。
進入梁府之後,孩子本想慢慢地取得對方信任,然後將對方搞的身敗名裂再取其性命,這樣才能以解心頭只恨。
可每天看著自己的仇人過的風流瀟灑,而他的“母親”慘死街頭,父親鬱鬱寡歡,他實在是等不下去了,便在梁鄒奇的飯菜中下了毒。
最後梁鄒奇中毒身亡,可孩子卻沒能逃過官府的追捕,最後也被送上了斷頭臺。
孩子的復仇計劃是瞞著父親進行的,因此書生到最後一刻才知道孩子揹著他做了什麼,可惜他知道的太晚了,一切的一切都已經來不及。
心愛的姑娘不在人世,養育多年的孩子也離自己而去,這人世間再也沒有他可以留念的東西。
最後書生也選擇了投井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
黎夏瞭解完關於書生的劇情倒吸了一口氣涼氣,眼眶都紅潤了,心也開始揪著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