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家書,而是孫家送來的一份很正經的帖子。
“讓孫家的女兒進來陪月恆?他們咋想的,瘋了嗎?”嶽嬤嬤把這封帖子遞上的時候,楚怡目瞪口呆,於是直言不諱。
然後她就把帖子直接拿給了沈晰,連帶著砸了一連串的問題:“怎麼的,孫家是不知道你和睦親王已經掐得水深火熱了嗎?還是想兩頭下注橫豎都不吃虧?不對啊,這樣肯定行不通,倒更有可能把兩邊都得罪盡,孫家應該沒那麼傻?所以他們到底幾個意思?”
沈晰一時沒顧上回話,鎖著眉頭看了帖子半晌,也覺得古怪得很。
睦親王那邊已經和孫家走得很近了,這他是知道的。睦親王府已經有了好幾個孫家送進來的伴讀,男孩女孩都有。
……按道理說,孫家現在沒道理往他這邊示好才是。這半年來,不,這一年半來,父皇都在明顯地器重睦親王,不論這種器重是真是假,孫家應該都覺得睦親王前途大好才是。
那是孫家覺出父皇態度不對了,所以想多一條路保命?
不可能啊,他這個坐在儲位上的親兒子此時都摸不出個所以然,孫家沒道理這樣覺得。
“會是在給你下套不?”楚怡在旁邊眼巴巴地問。
沈晰也正好想到這兒,輕笑著點了下頭:“有可能。”而後他便揚音叫來了張濟才,“傳楚成,再讓四弟從東宮給我調二百侍衛過來。”
第104章
東宮裡,孫氏從宜春殿回到自己房中,在窗邊靜靜坐了許久,回憶從前的自己是什麼樣。
——其實也才過了大半年而已,但她已基本記不得初入東宮時的自己是什麼樣子了。
那時候她心氣兒很高,覺得自己憑著這樣的家世總歸是能得寵的。她沒把一同入選的最出挑的祝氏放在眼裡過,甚至也沒把盛寵不衰的楚氏當回事。
就連對太子妃,她也不過是表面恭順。
可後來呢?現實讓她覺得當初的自己就是個傻子。
她設想過無數博得太子喜歡的方法,也設想過無數與太子初見的畫面,進了東宮後她卻發現那一切都不過是想象而已。但凡太子不想見她,她就連太子的影子都見不著,有再多的“方法”都無用武之地。
那時太子妃告誡她不要走陶氏的老路,她聽了,因為她也覺得陶氏的手段蠢得很。
但後來,這種“聽話”漸漸的成了一種意難平,她開始不停地設想如若自己當初沒聽太子妃的,鋌而走險地用一用那些蠢笨的爭寵手段,情形會不會也比現在更好一點?
不過,這也就是在鑽牛角尖時想上一想,她心裡到底還是無比清楚,那樣的手段當真是行不通的。
她已見識到了楚側妃的地位有多麼穩固。
最初鬧鬼的那些事是家裡給她出的主意,意在讓太子不得不疏遠側妃,讓她有一些機會。但沒想到,太子不僅完全對側妃陷害陶氏的傳言充耳不聞,就連欽天監出馬說側妃不祥太子都毫不在意。
東宮一切如常,該見不著太子的人還是見不著。
孫氏覺得,家裡應該對她挺失望的。
至於後來這些事如何與朝堂愈發地牽扯不清、又為什麼會一步步鬧到了今天的地步,對孫氏而言也很意外。她想,或許是事情有些超脫了家裡的掌控,也或者是家裡原就有這樣的打算,只不過沒有告訴她罷了。
——頭一種猜測令她心驚,而後一種,更令她寢食難安。
直至家中要送人給安和公主作伴的信送到手裡時,孫氏才又鬆了口氣。
這樣看來,家裡大約是想與太子搭一搭關係了,這樣至少在將來的許多時日裡都還用得上她,她還沒有成為一顆棄子。
前些日子,她是真怕家裡已放棄了她。若是那樣,有朝一日太子查明瞭鬧鬼的原委,即便要賜死她,家裡大概都不會管。
她一度有些羨慕進了睦親王府的堂妹來著。家裡與睦親王府的私交她知道一點,那一步棋雖險,但只要贏了,那位堂妹便有一世榮華。
好在眼下還有轉圜的餘地,家裡想與太子搭關係,她便盡心盡力的辦事,爭寵什麼的姑且顧不上了。
孫氏於是鋪紙研墨,一筆筆地給家裡寫了封回信,道太子妃已允了給安和公主選玩伴之事,讓家裡儘快挑好適齡的女孩送進來。
。
毓仁園,四皇子沈易聽到太子的吩咐,立即從東宮調了侍衛,日夜兼程地趕了過去。同時他也聽說六弟也同樣得了旨,太子安排了不少人在東宮內外,嚴查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