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3 / 4)

小說:大明奸妃 作者:鼕鼕

之地,使王就藩。”

德王的資質雖然不差,但也沒有強到哪裡去。且由於自身的磨練和所受的教育遠不能和太子相較,眼光、胸襟都要輸太子一截。隨皇帝侍墨的時候,不是因為聽不懂而不敢多話,就是在聽懂後為了得到朝臣的認可,使力過猛。這半年來,群臣對他雖無惡感,但卻也不認為他就強於太子,值得大家冒著敗壞法統的風險,支援皇帝立儲。

彭時這話,幾乎是踩著皇帝的痛腳將他易儲的話堵了回去,擺明了絕不會支援德王的態度。皇帝見群臣眾意如此,心都涼的,回到坤寧宮鬱鬱不樂,怒道:“祁鈺欲以小宗並大宗,廢太子時群臣也沒說什麼,如今朕不過是……不過是在諸子中擇賢易儲,群臣卻嘵嘵不休!”

其實他也明白,群臣之所以對他想廢太子一事特別反感,不肯遵從,正是因為當年弟弟已經將太子廢過了一次。太子從復立之日起,群臣就隱約與太子有同難之心。且太子記情念恩,格局甚大,氣量不淺,做個守成之君,綽綽有餘。他那所謂的“擇賢易儲”,在以長以嫡這個宗法根基之前,立不住腳。

錢皇后知道丈夫一心易儲的根由,不禁垂淚,泣道:“皇爺,當年郕王在位,為了太子廢立,尚且物議洶洶。何況如今天下安定,群臣豈能坐視您廢長立幼?天命若此,何必強求?”

連皇后都認為這是天命,皇帝也知太子羽翼已成,無法以自己的喜厭見廢,若是強行廢位,只怕天下不服。他這幾年殫精竭慮,好不容易才將此起彼伏的大患解除,又怎麼願意因為易儲而動盪朝綱?

何況這幾個月他帶著德王,也發現了次子雖然比長子聰明,但胸懷格局平平,性情帶著少年人慣有的急切燥動,養氣功夫比太子差得遠,沒有十幾年功夫只怕帶不出來。而他自己當年在蒙古飲雪臥冰,禁於南宮期間又氣鬱難解,身體有虧,對比一下祖、父、弟三人的壽數,恐怕未必還能再有十幾年時間。

若是他強行廢了太子,壽數卻又不足以扶持次子成才,丟下一個憂患內生,動盪不安的國家,德王繼位後真有能力穩定朝局,壓制兄長嗎?

不管皇帝願不願意,隨著天氣轉冷,催促皇帝召太子回京的以備年節前後大祭的奏摺也越來越多。皇帝翻看著通政司遞上來的奏摺,終於無奈應允,令懷恩親自前往南京傳詔,接太子回京。

太子雖然得了叔父暗中支援,但卻真沒有想過與皇帝父子反目,只不過是虛張聲勢,以求和解而已。皇帝沒有下詔斥責他行為不軌,卻派懷恩來傳他回宮,他心裡也鬆了口氣,急忙回住處去告訴萬貞喜訊。

萬貞這段時間越發睏倦,一天到晚除了被小秋強行推醒活動、吃飯的空當,也就是太子特意找她說話、嬉鬧的時候能強打精神,其餘時間都是臥床沉睡。

少年心中憂慮,在她面前卻是絲毫不顯,只報喜不報憂:“貞兒,父皇派懷恩來接我回宮了!”

萬貞聽到來的是懷恩也是一喜,道:“派懷恩來接,莫不是皇爺真熄了易儲之心了?”

少年笑道:“懷恩是內宮的賢宦,父皇派出他來,便證明詔令無詐。即使父皇……還未熄心,至少暫時東宮無憂。”

父子之間走到這一步,由不得人惆悵萬分。萬貞心中憐惜,吻了吻少年的眉心,道:“回了京師,咱們好好經營,與皇爺和緩關係。你這麼好,皇爺總有一天會知道的。”

少年已經對皇帝失望至極,只是不忍她憂勞,滿口答應:“嗯,貞兒到時看著辦,我聽你的。”

太子啟駕乘船,沿大運河北歸。此時已是冬寒水枯,運河裡大船通行艱難,幾乎行不了幾里地便要靠遷夫拉運,走走停停地。從南京至北京,竟然走了差不多一個月。太子回到東宮,才令王綸率人把昏睡的萬貞安排回原來的住處,連梳洗都來不及,牛玉便來催促他入宮:皇帝有恙,宣太子見駕。

第一百七十八章 難解百年憂患

為了向外界展示太子穩重可靠的一面,萬貞日常為太子打扮時,特意為他細心的修了鬢角、眉、須,穿著佩飾也偏於沉穩。行走在雪光輝映,金壁輝煌的瓊樓玉宇間,顯得身姿俊秀,長眉鳳目,大氣雍容,儼然有人主氣度。

皇帝乍一眼看到兒子時,竟然有些恍惚,油然生出一種慨嘆:太子真的長大了,不是南宮外那個哭得眼淚鼻涕糊了一臉,想求父母抱一抱的孩子了!

父子倆半年不見,雖然沒有因為皇帝易儲之事明著撕破臉,但隔閡已經十分深重。太子大禮拜見了父親之後只有廖廖數語問候,小意奉承的話,卻是一句都沒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