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得知,他應該是依附皇帝的命令了,這宮裡頭,跟誰都有風險,除了跟皇帝,還是比較睿智的皇帝。
雖未離開過永寧宮,但憑藉宮人們的心聲,哪怕是隻言片語,但全部拼湊在一起,也能讓錦榮知道不少宮裡的訊息。
她也閒得無聊,趁這個機會理清了讀心術的用法,只能聽到大約十丈範圍之內的無論是走動還是靜止之人的心聲,得出這個結果的過程也簡單,不過是按著距離使喚宮人,然後隨口問了一句話,便發現超出了一定範圍就聽不見了。
有些念頭只是一閃而過,根本算不得心裡說過的話,若非錦榮記憶力極好,也不會知道。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無論誰的心聲,都能聽到,這就造成了常常是許多心聲都響起來,尤其是殿內安靜的時候,越是閉著嘴不說話,心理活動也越多。
錦榮終於體會到了哪怕是別人在思考也能吵到她的感受。
但時間一長,錦榮也就習慣了,也自動適應瞭如何從駁雜大量的心聲中選擇有用的資訊來。
這就不得不提到,近日宮中最為關注的落水真相一事了。
宮內都傳聞,是七皇子嫉妒九公主受寵,有心加害,也有人說,七皇子是被人陷害了的。
錦榮想,應該除了朱景帝,沒人比一直待在永寧宮養病的她還要清楚真相了,誰讓朱景帝的確很寵愛這個女兒,以及常常來看她的六皇子溫玄淳道不明的心思了。
總之一句話,大皇子溫玄莘和三皇子溫玄越利用埋在七皇子身邊的探子,用九公主落水一事設計七皇子,
不過這事,六皇子也是知道的,卻預設了此舉,因為七皇子還有幾月便要及冠了,到時便可入朝參政,七皇子的母族雖然已經落敗,但畢竟當了幾年嫡子,還是有許多固守儒家禮教的臣子是比較傾向於他的。
而父皇對九公主的寵愛,又是人盡皆知,若是七皇子傷了九公主,必然大失聖心,德行也會有虧。
但他沒想到大皇子和三皇子會真的大膽狠心到害死九公主,為了讓七皇子永不翻身。溫玄淳心裡又驚又怒,對間接差點被他害的出事的皇妹也非常愧疚,也極為上心皇妹的病情。
日日掛念錦榮的康健,用藥情況,更是掏盡了自己私庫中的珍貴藥材,連不知情的容貴妃也大為欣慰。
而錦榮對此內心毫無波動,呵呵。
落水一事過去七日後,朱景帝便做出了處罰,七皇子因管教不嚴禁足三月,當日隨行在場的宮人全部杖殺,而那位承認謀害公主的宮女以及宮外的家人皆被處斬。
一月後,大皇子因在戶部辦事出錯,耽誤重事,罰俸三年,屏由戶部轉去了禮部任清閒之職。三皇子因縱使家僕冒犯朝廷命官,而被訓斥,剝去吏部職位,被派往岑州負責運送軍糧一事。
第230章 讀心公主
永寧宮裡換了不少新面孔; 尤其是伺候九公主的人,比如那個收了兩百兩銀子將公主行蹤透露出去的宮人就在清查期間被揪了出去,之後就再也沒見了。
因為是朱景帝的金督衛親自出面; 容貴妃沒有半點不悅,甚至還大為痛心; 這些雖不是她一個個親自挑選培養的,但也是過了眼的; 沒想到都是群吃裡扒外的; 還有別的宮裡放過來的探子。
當然以上的話; 還是錦榮聽到的心聲。
容貴妃素來表現出來的形象都是溫婉少言,不爭不搶的,別人信不信就不一定了。
不過和朝堂上的震動一比; 永寧宮這點清算也只能算是小動靜了。
雖然大多數人沒將這兩件事聯絡在一起,包括受罰的大皇子和三皇子; 父皇素來寵愛九公主為皇子皇女中之最; 若是查到了是他們暗中動的手; 怎會隔了這麼久才責罰; 或許只是趕巧了; 那獲罪的名目也是實打實的。
立太子素來是立嫡立長; 撇去已失了嫡子身份的七皇子; 大皇子為長,三皇子也依附於他; 向來馬首是瞻; 如今大皇子一系卻遭遇打壓; 其他皇子也有些蠢蠢欲動。
一切還是蓋因幾位皇子都漸漸年長,除了一位二皇子,放棄了繼承權,封王駐守邊疆去了,其餘皇子都已開府,而且身後母族多為高門,姻親聯合,誰不想要個從龍之功,出個皇子親王的確是高枕無憂,但若是流著自家血脈的皇子登上了皇位,豈不是滿門榮耀,還有那些希望自家女兒為妃為嬪的。
朱景帝一嘆,知道未立太子,朝綱不穩,但越是這樣,他就對立太子一事更加慎重。朱景帝是見識過皇位鬥爭的腥風血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