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她挑上了戶部右侍郎狄文正的長子狄正東,這個戶部右侍郎狄文正是三品官,跟薛首輔家是兒女親家,他的庶出女兒狄心月嫁給了薛首輔的三子薛雲衡為妻。
正因為有這層關係,所以薛首輔的夫人葛氏替狄家跟顧家牽了線,唐氏見過狄正東以後比較滿意,覺得他是狄家的長子和唯一的嫡子,狄心月嫁出去後,家裡就只有一個庶出的二子狄正南,人口簡單。
而且這狄正東書也讀得好,十六歲已經中了舉人,人看起來也溫文儒雅,嘉琴的脾氣不好,嫁給這樣脾氣好的男子,以後就會少許多爭執,狄正東可算是嘉琴的良配。
顧老太太和顧金梟對於唐氏給嘉琴挑了這麼個女婿也沒什麼意見,俱都點了頭。
於是白馬寺事件之後三個月,嘉琴就跟狄正東定親了,兩家約定將婚期定在明年的九月。
嘉宜和嘉珍,以及嘉柔等人聽說了嘉琴婚事定下了,明年就會嫁出去,大家紛紛都鬆了口氣。
可是不像大家想得那麼好,就在嘉琴跟狄正東定親之後一個月,京城裡面的公侯權貴之家的女人們就在八卦一個流言,那就是忠誠侯府家的三姑娘被誠意伯的世子輕薄了,極有可能已經失去了清白。
這個流言越傳越玄,最後傳到嘉宜的耳朵裡面就變成了她顧嘉宜不檢點,故意勾|引誠意伯的世子,兩人有了私情。
嘉宜聽到這個流言自然是氣憤不已,跑到老太太跟前哭,求她查一查,都是誰在造謠,這種話滿京城裡流傳,她的名聲不是毀了嗎?
顧老太太當然非常重視這件事,於是她就責令兒媳婦唐氏去問那些跟侯府有來往的人家的夫人,太太,這種話是從哪個嘴|巴里傳出來的。
她拍著桌子厲聲道:“一定要給我查出來,到底是誰在造謠,這種謠言會毀了咱們家所有的女孩兒的名聲,甚至會影響到在宮裡的嘉書。你想一想,嘉書孃家的妹子勾|引誠意伯世子這樣的話,要是被太子聽到了,他會怎麼看嘉書?”
唐氏一開始還對這事情不怎麼重視的,她想得是,反正她的二女兒嘉琴已經跟狄正東定親了,這種不利於顧家姑娘的話只會影響那些不是她親生的庶女們,她們嫁不嫁得好,跟自己有什麼關係。
這會兒聽到顧老太太這樣說之後,才慌了,忙答應了顧老太太,說她這就去查。
嘉宜跟顧老太太哭訴之後,就想,這件事情一定是那個沒皮沒臉的誠意伯世子乾的,當時他只不過是礙於三皇子的面子,才向自己道歉,並且保證說他不會把當日發生在白馬寺桃園的事情說出去。
可是,最後他還是沒有遵守諾言,將這事情說出去了,於是京城裡面那些長舌婦們添油加醋,那些流言就越傳越邪乎,最後傳到自己耳朵裡面的時候就變成了自己不自愛,勾|引誠意伯世子。
甭管這流言是否會撲滅,就這樣,嘉宜覺得自己恐怕都完蛋了。
這個時代,是最注重女孩兒的名聲和清白的時代,本來自己是個庶女,就不能夠嫁得多好了,身上再背上這樣的流言,她以後的幸福十有八|九是毀了。
並不是說不成親會活不下去,而是對這個時代的女孩子們,幸福就是要跟個門當戶對的男子成親,養兒育女,白頭到老。
她要是成為了顧家的剩女嫁不出去了,絕對會過得比她穿來之前的那個時代的剩女們更加不幸福,壓力更大。
心中當然是有氣,嘉宜不由自主想起了當初傅以桓在自己跟前保證的,說白馬寺的事情絕對不會洩露出去的,當時他可是打了包票的,現如今,卻成了這麼個局面。
嘉宜真是想去找到他,當面質問他,他為何要這麼害自己?他為什麼要替那個金寶政兜攬!
還有那個該死的金寶政,說話當放屁,虧他還是什麼皇后的侄子,簡直品質低劣,皇家的親戚裡面怎麼有這樣的敗類。
不等嘉宜去找到傅以桓和金寶政,他們兩個人卻找上門來見嘉宜了。
顧世平叫人去讓嘉宜到他的書房裡,嘉宜進去後就見到了傅以桓和金寶政。
一見到他們兩個,她就怒了,大聲質問他們為何不能信守諾言,讓白馬寺的事情洩露出去,而且還傳得如此邪乎,讓她的名聲都被毀掉了。
這一次是金寶政先說話,他苦著臉說在京城裡流傳的那些不堪的流言絕對不是他說的,並且說要是他騙嘉宜,就是那個在地上爬的王八。
嘉宜見他賭咒發誓的,一開始認定是金寶政胡說八道洩露出去的白馬寺的事情的想法也產生了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