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人情來往,對於此,一是提高官員的俸祿,使其沒有貪的理由,另外明確定義人情和賄賂的區別,規定一個人情的標準線,只要在標準線以下就不算收受賄賂,超過標準線才予以問責,也就是將灰色收入放之陽光下,可以貪,但不能貪得無厭。
另外地方官員在透過考核後,為百姓謀得福利的官員除了升遷調任有優待,在銀錢上也予以獎勵,具體獎勵多少視功績而定,吏部考核官員成績後將名單給予內閣審閱,由錦衣衛再次核實情況後最終由皇帝定奪,這樣一來吏部與指揮使司也能相互監督。
經過半個月的朝堂爭議,王家和終於制定出一個讓人相對易於接受的政策,最終交與慶元帝批覆,高孝琰立馬應允,隨即對大周朝影響深遠的錦衣衛成立了。
慶元四年,蠻族侵犯大周,周邊小國也蠢蠢欲動,慶元帝啟用李成梁、肖寧朔等邊關名將,歷時三年打入蠻族老巢,將其頭領及族人押解進京,拖晉元帝打壓世家分化權力的福,慶元帝接手的朝堂是一個皇權十分集中的朝堂,所以儘管有人出言“大國之風,優待俘虜”,但高孝琰完全不予理會,直接下令將蠻族頭領以及族人全部斬首。
王家和提議設立邊關行區,讓蠻族人學習大周知識和禮儀,並且允許他們與十部落互通婚姻,這樣一來百年之後再無蠻族,晉元帝批覆後同意其提議。
周圍的小國見大周國力如此強盛,慶元帝殺伐果決,對待蠻族全無一絲留情,他們頓時打消了先前躍躍欲試的心思,紛紛呈上交好的國書,並且還派人來到大周覲見慶元帝,獻上本國的禮物與和親的公主。
慶元帝禮物照收,但卻不像晉元帝那樣慷慨,賞賜之物完全與他國所獻之禮價值對等,徹底絕了其他小國打秋風的後路,高孝琰是王家和一手教匯出來的,對於他國打秋風的行為王家和深惡痛絕,在教導高孝琰時也將這種觀念灌輸到他的心中,所以高孝琰怎麼可能還會允許周邊小國佔大周的便宜呢!
慶元帝登基後大膽任用世家官員,同時也注重培養寒門子弟,唯賢者能者居之,王家和並未推舉看好的官員,對於前來拜訪的官員一律拒之門外。
凡事要講究一個度,過猶不及,若是王家和過於插手官員的升遷調動,就算他是慶元帝的老師,慶元帝也會對他有所不滿,畢竟沒有一個皇帝能夠忍受別人對他指手畫腳,若是哪□□堂之上都是王家和所提拔的官員,那麼這個朝堂到底是姓高還是姓王呢?恐怕真到了那時,慶元帝再怎麼大度也會對王家和下手吧!
索性王家和一直都是頭腦清明之人,他對自己的定義一直都純臣而不是權臣,來到這個大周朝,如今已經官至內閣首輔,天底下能欺壓他的人少之又少,只要他不犯糊塗想來慶元帝也不會腦子犯抽想要殺他,有句話叫做有多大權利就要擔多大責任,他只想為百姓多做些事,也算對得起他內閣首輔之稱。
先前的設立錦衣衛,一來是為了分化內閣權力集中皇權,二來也是想震懾官員給他們敲響警鐘,讓他們真心實意的為百姓辦點事,但這些遠遠不夠,古代百姓都是靠天吃飯,加上賦稅徭役,日子過的十分辛苦,有的地方橫徵暴斂重複收稅,讓百姓苦不堪言。
慶元五年,王家和提出“重新丈量土地,繪製魚鱗圖冊,平均賦稅,廢除人頭稅,併入土地稅,以田定役”,此法能夠抑制土地兼併,將丁役銀負擔從人口方面全面轉向土地方面,減輕貧民疾苦,同時又能穩定財政收入,賦役合一,役無偏累。
但此法比上一次的“設立錦衣衛”更加觸動上層統治階級的利益,所以朝堂之上竟有一半的官員紛紛攻訐王家和,那些言官個個爭得面紅耳赤,恨不得擼袖子自己將王家和爆揍一頓了,但王家和先前已經私下裡和慶元帝商量過了,慶元帝也予以支援,所以儘管有不少人反對,最終還是將此法頒佈下去。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賦役之法執行的第一年,只有兗州府徹底執行了這一政策,其他七個州府或糊弄上官或直接不予執行。
王家和表明賦役之法試行不足八成者直接予以處罰,對於完全沒有執行的兩個州府,以藐視皇權抗旨不尊之罪將其官員一擼到底,其餘未達標準者給予一次將功補過的機會,留任檢視,對於唯一一個執行新法的兗州府知府予以獎勵,並且將其調任到汴京任職,這是王家和頭一次向世人展示他雷厲風行的一面,至此,無人再敢糊弄差事。
賦役之法執行之後,百姓才開始知道種田的好處,再加上朝廷以合理的價格收購糧食,使得鄉間百姓不肯輕易放棄田地,真正做到了“田不荒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