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1 / 4)

小說:不落星芒 作者:童舟

“咦!不對啊!為什麼同一個手印,不同姿勢的羅漢施展出來,所產生的威力和後續的變化截然不同,難道是‘神識’在**的執行路線不同而導致的結果,那也不對啊!內外不一,怎麼可能如此圓潤通透,流暢自如。”

我忘了時間,忘記了一切,呆愣愣的站在神殿的一角,眉頭微蹙,冥思不得其解。

但這可嚇壞了僧伽知常,他忽然想起了一條殿規,“有觀瞻的功德主目視羅漢而沉迷者,速報普者學僧,誤者免去‘婆羅門’之封譽。”

不得了,自己八歲入殿,從小沙彌做起,然後是外堂雜沙,沙彌,比丘,沙門,行堂,苦苦熬了三十五年,才到了今天外堂典座的位置,開示初步的神修之法不足五年,被授予“婆羅門”的封譽不足三年,父母親人的日子剛剛因為自己受封“婆羅門”而大見起色,可不允許有任何的差錯和意外。

僧伽知常想到這兒,掉頭就跑,心中暗道:早起開靜,難道忘了拜佛祖,竟遇上這麼個主兒。

幾千年以前,青嵐大陸包括“神修者”“散修者”在內的青嵐人,共分四等,第一等是婆羅門,他們不僅掌控著宗教和神修之法,更是青嵐無可爭議的上位者,擁有無上的權利;第二等是剎帝利,以大小族群的族長、王國的王公貴族、將軍、高階武士、“散修者”居多,他們帶佛行道,管理著凡人,是青嵐真正的實權派;第三等是吠舍,指的是一般的農、商、牧等貧民;第四等是首陀羅,即奴隸,操最卑賤的職業,大多是有罪之人和被征服的族群,其族人便淪落為奴隸,與一頭耕牛無異。

那個年代,婆羅門和剎帝利代表著尊貴、血統、等級和權力,也是一種姓氏,人數很少,大多是“三神”的直系血親和一些立過特殊功勳的人。

但如今不同了,同樣的婆羅門和剎帝利,卻差別極大,“神修者”中的婆羅門,大族群的族長和王國王公中的剎帝利才是貴胄。而一些神修有成的,戰功卓著的,被賜姓的是第二等。像用梵銀捐來的,或是像僧伽知常這樣的,靠打小在神殿服役,又悟性不高,沒有被內堂收錄,在外堂執事無功無過,一點點熬出來的,賞封婆羅門之譽的,是第三等,不過是待遇上去了,家人跟著沾了點光而已。

另外,吠舍和首陀羅的性質也發生了變化,吠舍已經是小門富戶的代名詞,包括諸如醫者、匠人、商賈、農場主等等。首陀羅也不再是奴隸,他們是青嵐最底層最貧苦的一群遊牧民、貧民。身是自由身,可依舊過著朝不保夕,清苦無比的貧窮日子。

“內外不一,內外不一……。”

我仍然一眼不眨的盯著那幻化無盡的手印,總覺得一線靈光就在前方,卻被什麼罩著,若隱若現的。

“內外不一,先內而外,先內……。”

哈哈哈,對了,神識先蘊於內,後形於外,這麼簡單的道理我怎麼想不到,簡直愚蠢到家了。

所有的手印,源頭都在心中,心中只要有萬千變化,那麼形之於外,不管是什麼姿勢,同樣會變化莫測,威力當然也各不相同。

就像拿在手中的筆,握筆的手與方式不去管它,只要心中想什麼,那字定會躍然紙上,隨心所欲。

源頭找到,天地彷彿豁然開朗,我如淨水一般明澈了佛陀手印的核心奧義。

仔細想想,到今天為止,我對修真道法,精神力量的運用,簡直是一團糟,理不出一套系統的有效的防守和攻擊手段,從來都是臨場發揮,現編現演,現砍現安。

我的精神印記雖然已經契合了萬物的本源屬性,在不喝真言密語的情況下,精神力量可以像山岩一樣堅硬,像流水一樣柔滑,像清風一樣飄逸和迅捷,無形無相,幻化隨心,但那終歸是我自己的力量。

而靠真言密語,瞬間勾通天地之橋,借自然威勢為我所用,只能偶一為之,更會背上偷襲的罵名。但凡對上諸如“辮聖”,向道等真正的高手,他們只要有所防備,作用都不大,效果更微乎其微。

至於“行跡可藏”,內外冥合,在有我無我之間的轉換,那種融於自然的狀態,只是一種境界,一旦大戰交鋒,根本排不上用場。

修真人的對陣,最終決定命運和生死的,是實力,絕對強橫的實力。

可此刻,我略顯激動,沒想到我剛剛踏上青嵐,在這界山,在這慈悲天主殿中,便收穫瞭如奇遇般的緣法。

我的心中對賦予這五百羅漢像生命的人,不由肅然起敬,他絕對是個有通天徹地大神通的佛陀,以這樣的神鬼莫測的方式,把自己一生對天地、佛理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