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說道:“可是我們家不管飯,所以,每人每天再加六文的飯錢。”
聽到這話,兩人的眼睛再次一亮,二十文再加六文,那不就是說幹一天活就可以領二十六文的工錢?想到這裡,桂嬸子和連嬸子兩人不禁握緊了拳頭,相視一笑,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呢。
兩人怕錯失好機會,忙向顧清宛報名道:“清宛,我和你連嬸子一起去給你們家栽種藥材,”說著,像是突然想到了什麼似的,忙又保證道:“當然,你放心,我和你連嬸子別的不會,地裡的活還是一把好手的,不信,問你娘就知道了。”
顧清宛聞言,朝李氏看去,見李氏點頭,方才笑著衝兩人道:“那就勞煩兩位嬸子了。”
見顧清宛答應,桂嬸子和連嬸子兩人不禁鬆了口氣,臉上的喜色遮也遮不住,瞧得胡大娘眼熱不已,她本以為顧清宛是說著玩的,誰成想竟然是真的,她要是早知道是這樣,說什麼都不會譏笑李氏她們娘倆的,自己心底的那些小心思哪裡能比得上白花花的銀子啊?要不是自己嘴欠,說不定這會兒她也能像她們倆一樣了,可惜世上沒有後悔藥可賣。
不忍心這麼好的機會就這麼白白的失掉,但一時間又放不下面子,只得先按捺住小心思,想著等李氏她們娘倆走了之後,看能不能請鄭氏幫幫忙。
桂嬸子見胡大娘想說又礙於面子不好開口的彆扭勁,不由得撇了撇嘴,沒理會她,而是拉著李氏閒聊了起來,“李妹子,藥草可是個好東西啊,以前怎麼不知道你們家還會栽種藥草呢?”
見李氏還和從前那般,沒有因為有錢而看不起人,桂嬸子放了心的同時,便問出了心裡的疑惑。
要說她在這顧家村也生活了幾十年了,顧元河和李氏兩人會些什麼手藝,她多少還是知道的,她敢確定,栽種藥材他們夫妻倆肯定不會,要不然也不會是村裡最窮的人家了。
☆、第379章:三年時光(二更)
這件事情本來就打算解釋一下的,現在由桂嬸子提了出來,也省了顧清宛不少事,便替李氏開口道:“栽種藥草是我爹跟濟民堂的鄭掌櫃學的,也就是年前的事,爹孃沒跟外人說過,也難怪桂嬸子不知道。”
一聽這話,桂嬸子也就不再問了,濟民堂她可是知道的,是蘭棲縣城最大的藥房,本就聽說顧元河一家與濟民堂的掌櫃交好,可誰也沒想到私交竟然會這麼好,連栽種藥材這麼好的事情都願意交給顧元河,不得不讓她重視。
見桂嬸子不多問,顧清宛也沒多說什麼,相信這些話傳出去,村裡眼紅的人也能消停一下了,畢竟都是鄉下人家,沒有那個膽量敢跟濟民堂作對,這也是顧清宛這麼說的原因。
又在鄭氏家裡坐了一會兒,李氏和顧清宛便告辭離開了,回去的路上,顧清宛挽著李氏的胳膊,把自己的腦袋擱在李氏的手臂上,腳下隨著李氏的腳步,一步一步朝家挪去,看著樹袋熊似的小女兒,李氏翹了翹嘴角,沒說什麼,對於小女兒的撒嬌膩歪她是開心的。
“娘,女兒明天想去師傅那裡看看,雖然師傅她老人家已經仙逝了,但女兒想著,該有的禮節還是要有的。”進了自家院子,顧清宛突然間想到了胡奉書,便歪著腦袋衝李氏道。
聽到這話,李氏沉吟了片刻,點點頭,“是該這個理,明天你就去吧,剛好與辰兒一道去。”
“嗯,我知道了。”顧清宛笑著應道。
回到家裡,顧清宛便一頭扎進了書房,把年前準備好的規劃書又細細的看了一遍,把該補充的地方補充了一下,等晚上用過膳,便和顧元河顧清璃父子倆商量了起來。
顧清璃學業重,不能被耽擱,故而那片山頭的事情便權權交給了李竹林,李竹森兩兄弟,而顧元河則負責栽種藥材以及顧家燒烤店。當然,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顧清宛的規劃執行。
商量好事情後,顧清宛便早早的歇息了。第二天一大早,用完早膳,顧清宛相攜著顧清辰坐了一輛馬車,帶著禮品,直奔縣城胡奉書的府邸。
姐弟倆剛走了不久,蕭墨初便帶著蕭墨羽找了過來,話說當初蕭墨初返回濟民堂卻沒見到顧清宛,不死心,便在附近的酒樓住了下來,只可惜接下來的幾天都沒找到機會接近顧清宛,這才作罷,一大早帶著蕭墨羽來到了顧清宛家裡。
只能嘆他時運不濟,找到家門口的蕭墨初再次與顧清宛擦肩而過,因著他出來的時間不短了,不能再多做停留,留下感謝的禮物和話便匆匆的離開了。
晚上顧清宛回來得知此事,也沒多說什麼,不過,也沒什麼好說的,只讓李氏將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