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下落。”皇后李氏道,“已經四年了,廬州的反賊算定您已經死了,已經要納娶新的王妃了。”
朱仲鈞起事造反之後,朝廷就撤了他的番號,不再稱呼廬陽王。
倒是這宮裡內外,仍叫顧瑾之一聲王妃。
這其中的緣故。顧瑾之也能明白一二。
她為了活命,是什麼也願意做的。
聽到皇后李氏這話,顧瑾之的臉頓時就蒼白。她唇角哆嗦,看著皇后。似乎想確認事情的真假,眼裡已經湧上了淚意。
皇后嘆了口氣,道:“這事是真的。反賊已經勾結了四川都督孟燕鏡,讓四川都督也反了。為了結盟,反賊要娶孟燕鏡的幼女孟楚城。”
顧瑾之聽到這裡,陡然失聲而哭。
她的身子幾乎坐不住了,從地上跌倒了下去。
皇后忙給左右宮女使眼色,讓她們攙扶起顧瑾之。
“。。。。。。本宮也替您不值。少年結白首,旁的不說,您還有三個兒子。反賊不念夫妻之情也罷。您那些孩子們,也不念母親,為了結盟,拋卻您一個人。”皇后李氏聲音哀婉。
說到這裡,她也抹淚。
****
顧瑾之強撐著。半坐在錦杌上。
原本就蒼白消瘦的顧瑾之,壓抑著肩頭的聳動,哭得肝腸寸斷,讓李皇后也添了幾分不忍心。
李皇后的心地還有幾分柔軟。
皇帝派她來行這件事,李皇后內心也有幾分牴觸。
看到顧瑾之哭成這般,李皇后的牴觸就更加強烈。
她恨不能把自己所知道的,都告訴顧瑾之。
男人有幾個好東西?作為女人。你在京裡受苦這四年,值得不值得?
這是李皇后此前所想的。她每每想到顧瑾之,就覺得她可憐極了。她的丈夫、她的兒子們,還有誰記得她?
如今,她丈夫居然說她死了。。。。。。
聽到這種話,還不如真的死了!
“您別哭。。。。。。”李皇后聲音也微溼。“不管反賊如何,您都是本宮的六嬸,咱們也算親戚了。您想想,這些年您在京裡吃得苦,轉眼間就被他們遺忘。這如何是好?反賊新納了妃子,您還有什麼價值?只怕您就是死路一條了。”
顧瑾之猛然抬頭,看著李皇后。
她那淚目迷濛中,充滿了驚悚。
肩頭越發顯得單薄,搖搖欲墜。
李皇后就知道,她不想死的。
“。。。。。。我可怎麼辦?”顧瑾之哭著道。
“不如,給反賊寫封信,讓他進京來救你。”李皇后道,“陛下說,若是反賊現在願意投降,以後還可以回廬州,陛下繼續封他廬陽王。這是獎勵他迷途知返。”
“他。。。。。。他都要納新人了,哪裡還顧念我?”顧瑾之哭道,“若是真的顧念,早年他就該進京來救我了。如今,我只怕是死路一條了。。。。。。”
顧瑾之哭得又跌倒再地上。
她身子軟若無骨,哭起來就更加可憐,叫人心酸不已。
她哭得根本停不下來。
李皇后少不得勸她。李皇后想,顧瑾之在這深宮,受了這麼多苦,心裡定然有個希望,希望她的男人能來救她。
這個希望,支撐著她活下來。
如今,這個希望變得渺茫,她定是萬念俱灰的。
這樣萬念俱灰,讓她哭得太心酸,惹得李皇后心裡也沉沉的。
這些年,李皇后過的並不好。她雖然是正宮,卻並不風光。
她一連生了兩個女兒,沒有兒子。
要不是廬州造反,這四年皇帝心無旁顧,只怕早已封了孫宸妃的兒子做太子了。孫宸妃生的,乃是長皇子,很得皇帝的喜歡。
李皇后日夜憂心,生怕被孫宸妃母子得了勢。
顧瑾之哭成這般,李皇后想到自己的心酸事,眼睛也是溼溼的。她心裡同樣沉重,所以顧瑾之的眼淚,能勾起她的同情。
最後,李皇后還是勸動了顧瑾之,讓她給朱仲鈞寫封信,告訴朱仲鈞她還活著,求朱仲鈞來救她,和朝廷言和。
不管朱仲鈞來不來,李皇后都勸顧瑾之試試,試試才有機會。
顧瑾之卻沒有這樣寫。
她抄了首古詩給朱仲鈞,是首妻子控訴丈夫拋棄她的詩。
她一個字一個字,寫得很用力:“我行其野。蔽芾其樗,昏婚之故,言就爾居,爾不我畜。復我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