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也知道自己資歷尚淺,只有勤勉,才能在工部站得住腳。當然,他這種勤勞的名聲也早就穿到了主上的耳朵裡。
對於夏宏哲的識時務,軒轅霖還是很滿意的。當時破格錄用夏宏哲的時候,他也是冒了很大風險的,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看在夏老的人品上才下的賭注。
誰讓當時工部是個很大的肥差,稍作猶豫就容易被幾方的勢力瓜分掉。他也是在沒辦法的情況下才出此下策的。沒想到夏宏哲如此給力,果然有當初夏老的風範。
現在聽夏宏哲如此一分析,軒轅霖眯了眯眼,下意識的就看了眼軒轅允的方向。結果自己那個皇子,仍然是一副眼觀鼻鼻觀心的狀態,好像從頭到尾都沒有要發言的意思。
“允王,你對此可以看法?”這小子,身為皇家的一份子,想要安靜,豈是那麼容易的?
聽主上這麼一問,很多大臣都把眼神落到了軒轅允的身上。特別是左相那一撥的,此時更為緊張,眼下誰不知道逸王和允王是兩個對立的存在。
真不知道此時主上是何用意?就連軒轅逸也似有似無的看了他一眼,才扭過頭去。
被父皇點名,軒轅允也沒有意外,直接躬身施禮,“啟稟父皇,雖然這件事兒臣不便發表意見,既然父皇問起,兒臣心裡倒是有一點想法。”
說著,他也不管各方探視的目光,直接開口,“刑部處理的案子也不是這一兩起,偶爾有一兩個不同意見也沒什麼奇怪的。只要查清了事實還雙方一個公道就好。如果壓著不管,只會讓整件事在民間隨意發酵,嚴重者就會鬧的民怨沸騰,於朝廷不利,這就是兒臣的意見。”
說完之後,軒轅允又退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只是還沒等主上開口呢。禮部尚書就站了出來。
“啟稟主上,如果真如允王所言讓刑部重新翻案徹查,豈不是也是對逸王的不信任?萬一有人從中做手腳,逸王和刑部豈不是平白的被人扣上辦事不利的帽子?”
“劉尚書此言差異,允王剛才不是說了麼?此時他不便插言。既然是主上詢問,就算是徹查,也是主上親自點名派將。誰人敢如此大膽,在主上的眼皮底下弄虛作假?”兵部尚書溫良瞅了眼劉尚書,不等他跪求就直接開口反駁了。
“兵家有云,最忌無事生非之人。凡事查明真相,對所有人都好。在事實面前,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哪用如此口舌之爭?”
“溫大人,不是本官不願意讓主上徹查,這······這簡直就是無犀之談麼。如果人人都喊著有苦衷,朝廷都要管一管,豈不荒廢朝政?”劉尚書氣的脖子一梗,直接反駁。
“劉尚書,凡事不要杞人憂天好不好,晉越這麼多年。苦主進京告狀的有幾次?”溫良說著,直接向外跨了一步,“啟稟主上,臣也贊成重審此案。”
劉尚書被懟了一下,臉色漲紅,倒是沒有理由開口反駁。溫良說的沒錯,晉越王朝這麼多年,確實很少遇見告御狀的。想到這裡,他心裡也開始犯起了嘀咕,難道真有冤案不成?
左相看著大家爭持來爭持去的,心裡很是氣憤,但是此時他已經不能再阻止了。如果太過刻意,反而對逸兒影響不好。
“啟稟主上,既然幾位大人都如此注重此案,那就讓刑部從新審理一遍,也就是再費些時日而已。”左相說著,看了眼刑部尚書的位置。
“稟主上,老臣願意重審此案,請主上定奪。”刑部尚書頂著眾人的壓力,接下了這個燙手山芋。
軒轅霖坐在首位上,看著滿朝的文武大臣,眯著眼掃視了一圈,“既然眾愛卿都希望重審,那就交給大理寺主持吧?大理寺卿可在?”
“臣在,”
“此案就交給大理寺直接審問!”
“臣遵旨。”
眾人一聽,哪裡還有什麼不明白的,主上這是讓行不避嫌了。
也是,案子本身就是刑部那裡出了錯,再交過去也就沒什麼意義了。但是大理寺不同,任何人都不會質疑大理寺的判決。
一般能啟用大理寺三堂會審的,本就不是一般的案件。而且大理寺的刑罰很嚴重,就連升堂,也是三人同時進行,根本無法作弊。
☆、一千七百七十章 民告官滾釘耙
一千七百七十章 民告官滾釘耙
所以,這也是大家不敢隨意反駁的原因。事情有了論斷,眾大臣也就不敢在隨意說什麼了。
案子被大理寺接了去,軒轅允心裡也算是放心了。他看了眼軒轅逸有點僵硬的背影,眉頭挑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