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2 / 4)

小說:古代生活 作者:人生幾何

“珍重,希望此生不再相見。”林亦走在濛濛細雨中,街上行人匆匆,也不知是誰的手機響起,“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後”瞬間淚水順著眼角流了下來,其實她不恨他,只是對他很失望。。。

林亦聞了聞梨花酒的香氣,淡淡一笑,前塵往事就讓他隨風散了吧,不自覺的哼起最喜歡的一首歌,幸好還有些喜歡的沒有忘記:“斜陽無限無奈只一息間燦爛,隨雲霞漸散逝去的光彩不復還,遲遲年月難耐這一生的變幻,如浮雲聚散纏結這滄桑的倦顏,漫長路驟覺光陰退減,歡欣總短暫未再返,哪個看透我夢想是平淡。。。”

新安村這裡過完中秋節後,旬餘就開始收秋,今天一早林亦家的牛就被借走了,一直到秋收結束哦,他家的牛都會很忙!

林亦這些天主要是曬紅署,他要做些紅薯幹,冬天當零食吃,當然也會少曬些白薯幹,冬天時燉雞或者肉時放些味道非常好。

燁朝的紅薯都是紅心的,沒有裡面白白的那種紅薯,紅心薯的特點就是水分大甜度高,這樣的紅薯曬成紅薯幹,會很有嚼頭還甜,很好吃。

林亦把紅薯洗淨去皮後,把紅薯切成片,片狀的曬好後,嚼起來更有韌性。以前他們農村有的人家曬紅薯幹,都願意切三角塊,那樣切口感也不錯。

把切好的紅薯片放在蒸籠上蒸熟,等蒸熟後拿出來晾涼,林亦把晾涼的紅薯片,擺放到竹篩上,放到太陽底下晾曬,現在的太陽照射足,三四天就能晾好了。

晾曬好的紅薯幹,儲存一年都不會壞,這裡的冬天除了白菜還真沒別的蔬菜,冬季還漫長寒冷,每年他都會盡量儲存些能放的吃食,這樣冬天時他會好過些。

把要晾曬的紅薯擺好,林亦拿好揹簍去後院茶樹那,他今天主要的任務是採茶製茶。

林亦在現代時,只是喜歡喝茶,對怎麼採茶和製茶真不瞭解,燁朝這裡把茶葉製成茶磚。

喝的是煮茶:先用茶碾子,把茶磚敲下一塊碾成茶末,再用茶羅,把茶末過濾一下,然後把茶末投放到滾水裡,像煮餃子一樣煮上三滾,最後喝那一鍋茶湯,有的大戶人家還會在茶湯里加一些姜或者別的東西,那個味道林亦是真心喝不慣。

所以他以前只喝涼白開,喝茶是這兩年才開始喝的,他家這兩棵茶樹,是他在大青山的一處山谷中移植過來的,林秀才說這棵茶樹最起碼有二十年了。

他看到'茶經'中記載有製作綠茶的方法,就試著做了些,做出來的茶就他自己喝,連林秀才都不喝!說口感太澀喝不慣,沒有茶磚煮出來的茶好喝。林亦對此不予置評,但他想應該是習慣問題。

茶經是前朝陸羽居士,用了二十六年時間,完成的研究茶葉的鉅作,書中記載了,他對茶葉的遊歷考察,歷經三十二個州,將瞭解到的各種茶葉製作方法和途中所瞭解的茶的見聞軼事記下,做了大量的茶記。

書中對於茶的起源、形狀、功用、名稱、品質;都有很詳細的描述。

對採茶製茶的用具,如採茶籃、蒸茶灶、焙茶棚等;論述茶的種類和採製方法等等。對茶的敘述非常全面,林亦看完後感嘆真是部了不得的著作,寫的非常好,對於產茶地的描寫也非常生動,都讓他產生想去看看的衝動了。

而林亦採用的製茶方法,就是書中介紹的蒸青綠茶,這種茶是用蒸籠蒸,用蒸汽殺青,蒸汽溫度高、時間短、等茶軟化後揉捻、乾燥、碾壓、造形。這樣製成的茶葉葉色、湯色、葉底都特別綠,沏出來的茶會很好看,就是茶的香氣較悶帶青氣,比較苦,澀味也重,估計這也是這裡的人喝不慣的原因,當然他也承認他製茶的手藝一般,所以茶葉的色澤和味道沒有書中描繪的好!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看文,感謝收藏,謝謝O(∩_∩)O

☆、第 29 章

燁朝繳納田稅,是在秋收後就開始繳,縣衙會派遣收糧官員到鎮子上收糧,不過只會在鎮上收三天糧稅,如果你繳糧稅時間晚,錯過了鎮上的,那你就要去縣裡繳了,大青縣離新安村太遠,大家當然不願意去縣裡繳糧了,到縣裡就要僱車,莊稼人那會花那個錢啊,所以大家一大早就挑著自家要繳納的糧食,往鎮裡趕,希望能排上前面交稅。

燁朝南方是可以種植糧食兩季,北方一年一季,而且這裡冬天寒冷不好過,發展是落後於南方的,這也是一些南方官員瞧不上北方官員的地方,但是燁朝定都的京城重地,在偏北方一些,所以真正被南方官員瞧輕的的其實是他們北方五郡。

當時林亦聽林秀才給他普及官場常識時,聽到這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