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在母親的耳朵上嘁嘁喳喳了一陣,又說又笑地走了。把她那原來到我家裡來的原意,大概也忘了。她來是為了廣和銀號利息的問題,可是一直到走也沒有再提起那廣和銀號來。
楊老太太,週三奶奶,還有同院住的那些粉房裡的人,沒有一個不說王大姑娘壞的。
說王大姑娘的眼睛長得不好,說王大姑娘的力氣太大,說王大姑娘的辮子長得也太長。
五
(這事情一發,全院子的人給王大姑娘做論的做論,做傳的做傳,還有給她做日記的。
(做傳的說,她從小就在外祖母家裡養著,一天盡和男孩子在一塊,沒男沒女。有一天她竟拿著燒火的叉子把她的表弟給打傷了。又是一天颳大風,她把外祖母的二十多個鴨蛋一次給偷著吃光了。又是一天她在河溝子裡邊採菱角,她自己採的少,她就把別人的菱角倒在她的筐裡了,就說是她採的。
說她強橫得不得了,沒有人敢去和她分辯,一分辯,她開口就罵,舉手就打。
(那給她做傳的人,說著就好像看見過似的,說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那天,王大姑娘因為外祖母少給了她一塊肉吃,她就跟外祖母打了一仗,就跑回家裡來了。
“你看看吧,她的嘴該多饞。”
(於是四邊聽著的人,沒有不笑的。
(那給王大姑娘做傳的人,材料的確蒐集得不少。
自從團圓媳婦死了,院子裡似乎寂寞了很長的一個時期,現在雖然不能說十分熱鬧,但大家都總要盡力地鼓吹一番。雖然不跳神打鼓,但也總應該給大家多少開一開心。
(於是吹風的,把眼的,跑線的,絕對的不辭辛苦,在飄著白白的大雪的夜裡,也就戴著皮帽子,穿著大氈靴,站在馮歪嘴子的窗戶外邊,在那裡守候著,為的是偷聽一點什麼訊息。若能聽到一點點,那怕針孔那麼大一點,也總沒有白挨凍,好做為第二天宣傳的材料。
(所以馮歪嘴子那門下在開初的幾天,竟站著不少的探訪員。
(這些探訪員往往沒有受過教育,他們最喜歡造謠生事。
(比方我家的老廚子出去探訪了一陣,回家報告說:“那草棚子才冷呢!五風樓似的,那小孩一聲不響了,大概是凍死了,快去看熱鬧吧!”
(老廚子舉手舞腳的,他高興得不得了。
(不一會他又戴上了狗皮帽子,他又去探訪了一陣,這一回他報告說:“他媽的,沒有死,那小孩還沒凍死呢!還在娘懷裡吃奶呢。”
(這新聞發生的地點,離我家也不過五十步遠,可是一經探訪員們這一探訪,事情本來的面目可就大大的兩樣了。
(有的看了馮歪嘴子的炕上有一段繩頭,於是就傳說著馮歪嘴子要上吊。
(這“上吊”的刺激,給人們的力量真是不小。女的戴上風帽,男的穿上氈靴,要來這裡參觀的,或是準備著來參觀的人不知多少。
(西院老楊家就有三十多口人,小孩不算在內,若算在內也有四十口了。
就單說這三十多人若都來看上吊的馮歪嘴子,豈不把我家的那小草棚擠翻了嗎!就說他家那些人中有的老的病的,不能夠來,就說最低限度來上十個人吧。那麼西院老楊家來十個,同院的老周家來三個——週三奶奶,週四嬸子,周老嬸子——外加週四嬸子懷抱著一個孩子,周老嬸子手裡牽著個孩子——她們是有這樣的習慣的——那麼一共周家老少三輩總算五口了。
(還有磨房裡的漏粉匠,燒火的,跑街送貨的等等,一時也數不清是幾多人,總之這全院好看勢鬧的人也不下二三十。還有前後街上的,一聽了訊息也少不了來了不少的。
(“上吊,”為啥一個好好人,活著不願意活,而願意“上吊”呢?大家快去看看吧,其中必是趣味無窮,大家快去看看吧。
(再說開開眼也是好的,反正也不是去看跑馬戲的,又要花錢,又要買票。
(所以呼蘭河城裡凡是一有跳井投河的,或是上吊的,那看熱鬧的人就特別多,我不知道中國別的地方是否這樣,但在我的家鄉確是這樣的。
(投了河的女人,被打撈上來了,也不趕快的埋,也不趕快的葬,擺在那裡一兩天,讓大家圍著觀看。
(跳了井的女人,從井裡撈出來,也不趕快的埋,也不趕快的葬,好像國貨展覽會似的,熱鬧得車水馬龍了。
(其實那沒有什麼好看的,假若馮歪嘴子上了吊,那豈不是看了很害怕嗎!
(有一些膽小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