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通草花上來的。”小娥勸道。
小錦贊成小娥所說的,流行這種東西有時候過個一兩年又會迴歸原點,現在不流行了可能過個兩三年又流行了,所以她不怕這通草花的生意會做絕了。只是,這賣花畢竟賺不得大錢,她們總不能做一輩子的賣花姑娘吧。
養珍珠是個好路子,只是這兩年還見不得成效。
小娥買來了網,將小水潭的一端拉上,這是為了防止河水湍急時或河蚌蠕動時隨著水流走了,然後將這些河蚌全都倒入了小水潭。五月份時,小娥開始育蚌,這些河蚌都屬於小蚌,聽村子裡養過珍珠的一些養殖戶說養珍珠應該選擇更大的河蚌作為育苗,這些河蚌太小可能會影響生長進度,但小娥卻一笑置之。
小錦對珍珠養殖並沒有親力親為過,只有理論上的一些知識和一些記憶。比如她記得他們的養殖場選用的蚌苗也都是一些六厘米左右的小蚌苗。而且她記得媽媽說過,要當年蚌才好,這些小蚌子的生命力旺盛,珍珠囊形成快,分泌能力強,能夠蚌、珠同時生長,這樣產出來的珍珠產量高、質量好。光是這一點,小錦的媽媽說她們的老祖宗就比別人厲害,很多人到現在在琢磨出這個道理,而她的老祖宗三百年前就發現了。
所以。小錦相信。小娥用這些小河蚌一定是發現蚌、珠同生能增加產量的道理。
小娥聽了小錦的話。淡然一笑道:“我其實並不知道你說得那些道理,只是六子哥給我們的都是這些小蚌子,我能怎麼樣呢?大的河蚌早被人撈走賣了,六子哥也只能撈到這些。不過我想著這些河蚌小。壽命也會長些,若是用大河蚌,可能兩年以後就慢慢老死,但這小河蚌大概能有三到五年的生長期吧。”
小錦這才知道小娥用這些小河蚌完全是無心的,只是因為客觀條件給了他們這些河蚌,他們只能這麼用,不過她相信自己的直覺,用這些小河蚌可能會養出更好的珍珠來。
到了五月,河水漸漲。小娥擔心這小水潭裡的河蚌因水深而影響生長,正頭疼時,就聽小錦提議說用“吊養”的方法養殖。
於是,她們再次投入成本,買了不少網。實行了吊養。
小娥、小錦忙忙碌碌地工作著,她們養珍珠在村子裡已不再是個秘密。村裡的人對他們的做法持有各種態度,有得祝福,有得鼓勵,但更多地是觀望,還有少數好事者則是一副看好戲的態度。說陸家的兩個丫頭剛摸著門路賺錢,就想發大財,竟然學人家養珍珠,非得賠光了不可。
這樣的說法讓陸家夫妻根叔和霞嬸倍感壓力。
他們不懂養珍珠,但見小娥、小錦像模像樣地在那養了起來,便也想幫忙,四處打聽養珠高手,探聽養珍珠應該注意的事項,卻沒想得到都是否定的聲音。
誰都不認為兩個小丫頭能養出珍珠來。
而除了霞嬸、根叔之外,更著急的是胡山福。
正如小娥所預料的,潘家的馮叔果然沒再與他合作。其實,小娥當初斷言馮叔不會再與胡山福合作,是因為她很瞭解馮叔。雖然她沒想到馮叔會揹著潘家做這樣的事,但那些年和馮叔的相處,讓她知道馮叔是最恨別人威脅他了。馮叔這個人喜歡聽話的,不喜歡胡山福這樣愛談條件的,所以她相信馮叔是不會將危險留在身邊的,既然胡山福有了舉報他的心,他就不會再與他合作。
胡山福失去了這條重要的財路,被他大哥狠狠地罵了一頓。這條財路其實是他大哥村長尋來的,只是因為礙於村長的目標更大,馮叔不願意與他合作,他才便宜了弟弟,但是這些年他也沒少從這發財。為了弟弟胡山福能夠將那些已經即將收穫的河蚌藏得好好的,又不影響最後的收成,他,一村之長,借造橋無法成功,龜神顯靈禁漁的謊話,誆騙著村民們多年不敢下手捕撈,如此,小水潭下面的秘密也就沒人知道了。現在,胡山福斷了這條財路,村裡頭陸家撿來的兩個丫頭卻大張旗鼓養起了珍珠,這不得不讓他對她們刮目相看,雖然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她們,但不知為啥他就覺得這兩個丫頭非比尋常,說不定就真能養出好珍珠來。
知道了弟弟胡山福和小娥、小錦的交易後,村長便叮囑胡山福要上心,適當的時候還是應該給予小娥、小錦幫助。
所以,胡山福在那小水潭邊沒少出現,他既擔心又期望,不知道這兩個丫頭會不會養出別人養不出的好珠子來。
這邊,小娥、小錦忙著養珠子,那邊,鳳槃也不再光在地裡幹活。
沈郎中說他恢復得很好,胸口的傷已無大礙。他便想著出去做份工,添補家用。正好北城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