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疑之一:這個年代男子可以進內宅了,具體可以參見梁再冰回憶父親初遇林徽因:“父親十七歲時,有一天,祖父要父親到他的老朋友林長民家去見見他的女兒……父親明白祖父用意……門開了,年僅十四歲的林徽因走進書房來”。
*答疑之二:寵妾滅妻。這個時興“崇洋媚外”的年代內宅觀念很薄弱了,特別是新式家庭。具體可以參照當年諸多受了新思想教育的才子,公然帶外室回家,寵外室滅妻,為外室拋棄妻子等等……
*答疑之三:為什麼允焉會格外撒潑,甚至覬覦妹妹的未婚夫,某種程度也屬於時代特色。本要許給徐大詩人的是乃張幼儀的姐姐,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嫁入徐家門的卻是張幼儀。這個故事裡也有它的原因,後文會敘述。
☆、〇〇三 作詩
這位進來的清雋挺拔少年,便是林楚望同父異母、林允焉同父同母的哥哥林梓桐了。
他進來後,林允焉便十分乖覺的為他讓出位置,坐在他下坐去了。爾後允焉又衝林致使了個眼色,示意她坐到自己身旁去。而這時,斯應卻發話了。
斯應看故交之子的眼神似乎頗為讚賞,“聽聞林家大公子滿腹詩書,不亞於他爹當年。”
林俞早年全心栽培長子,如今也十分滿意,但卻謙虛笑道,“不過教他略略讀了些書,見識廣博遠比不上言桑,滿腹詩書更是談不上。”
這時大姑媽發話了,“林家這三個孩子都不錯,去年年關時作了些詩,字也寫的十分討喜。不知言桑會作嗎?”
斯應則笑道,“他?他三年前才隨我回國,如今勉強講話講個利索,作詩就算了罷。”
斯言桑便羞慚道,“不如林兄、二妹妹三妹妹作兩首詩,許我觀瞻觀瞻?”
不要啊!
林致轉頭,便看她大哥和二姐一臉躍躍欲試的表情,心中便大叫不好!
果不其然,林俞目光在他們三兄妹之間巡視一番,便名人去取了文房四寶過來。
丫鬟研墨時,林俞便擬題道,“今日開年第二日,你們便以‘春’為題作五言絕句吧。”
林俞話音一落,林梓桐便似已陳竹在胸,執筆一番揮灑,稍時便停筆落座。
林梓桐落座後,林允焉也款款起身去案前了。
只剩下林楚望:“……”
此情此景,使她不禁想起小時候噩夢來。
逢年過年,一干親朋好友上桌吃飯,將她讚揚一番,她爹便會挖空心思去想她的優點。待稱述完優點之後,那一杆子七大姑八大姨便會說:“小致,來,給我們唱一首《海爾兄弟》/跳一個《四小天鵝》/背一首《鵝鵝鵝》。”
本以為上了大學,就不需要再以這種譁眾取寵的方式討好長輩,哪想一個重生,竟要讓她經歷一個進階版的。
此時一眾人熱辣辣的目光看過來,林楚望不禁絕望的別過臉。
作詩?別想了,我那點文學素養,頂多背一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給你們聽,還怕你們不聽。
林楚望在眾人巴巴的目光中,一步一個挪移的蹭到案前,拿起毛筆時,不免又心一沉。
不僅不會寫詩,連字可能都不會寫幾個……生存環境實在惡劣啊。
這時大哥開口了,“三妹妹想好了嗎?”
二姐也接話道,“三妹妹醞釀這麼久,作出的詩怕是要豔驚四座罷?”
這一個兩個火上澆油的,楚望不禁咬得癢癢。
這時斯言桑柔聲寬慰道,“三妹妹不是怕生麼,不如讓梓桐兄和二妹妹先將詩作唸了,三妹妹好趁沒人注意的機會靜下心作詩。”
眾人的點頭,覺得這個注意好。
於是林梓桐便攤開宣紙,念道:“昨夜曉寒盡,今朝氣象和;無復思千里,挑燈看山河。”
一眾人稱讚了一番,連連稱讚“波瀾壯闊”“渾然大氣”“以詩明志”“梓桐日後必能大成”云云。
得了讚賞的林梓桐滿意歸位,隨後允焉起立,站到呆滯狀的林楚望身旁。
林允焉:“一星應如月,兩剪作新羅;三針描金畫,千樹夜放花。”
一眾人又紛紛陳贊“數字用得好”,“待字閨中繡花的畫面躍然紙上”,“從三到千的變化淋漓盡致展現了‘忽如一夜春風來’的景色變化”云云。
得了這許多讚賞,林允焉也心滿意足的放下手中的紙。
而一旁依舊呆滯狀的林楚望,完全沒注意到家姐經過她身旁時,瞄到她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