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2 / 4)

小說:科舉出仕(士) 作者:世紀史詩

已經領悟到了一個道理:不是同一類人,是做不成長久朋友的。

比如,你和他聊民生百態,他破口大罵官員沒有一個不貪的;你和他說官員也是有紀律的,他說你看不起朋友、幫別人走後門卻不幫他。最後,會因為聊不到一起去、玩不到一塊兒,或滋生怨氣、或久不聯絡而漸行漸遠,白白浪費了時間和感情。

後來,他就學會了只結交同一階層、同一類別的朋友,這樣高效率地社交,既能互為人脈,若幸運的話說不定還能相處出一兩個朋友。

至於其他交集的人,溫和有禮對待就是,若真是有緣分且性格相投那就順其自然,倒不用特意勉強自己不交沒用的朋友。

“黎池兄久等了。”張瑱報完名從府衙出來。

人家只是客氣一說,黎池也沒在意在外面等了一刻鐘左右的時間,“無礙,既然如此,那就請張瑱兄在前,我們去折桂樓見識見識我們臨淮府這一府的文氣。”

“一起走,一起走!”

張瑱並排和黎池走在一起,往折桂樓而去。

第24章

折桂樓取‘蟾宮折桂’之意,是臨濠城內有名的酒樓,出入其中的都是識得文墨的人,是個頗風雅的地方。

折桂樓每月例行舉辦一場詩文聚會,或吟詩作對、或寫文論說,而在府試和院試前後一個月,則是全隨客人興致,不拘一月一場或幾天一場聚會,大大小小的聚會每天都能自行聚集。

這樣一個風雅的地方,即使規矩顯得驕矜幾分,也不會讓進去的客人惱怒,比如進門前必須寫幾個字以證自己的學識。這樣的規矩,之於文人來說不是刁難,這是……

“……這是一項雅趣,還請兩位公子題字幾筆。”折桂樓迎客的小廝神情恭謹而友好地說道。他顯然做慣了這接待的事,並不會讓人覺得被強人所難或被看輕了。

在書法這項技能上,黎池一直是抱著閒暇時隨意練練的態度,不求成為書法大家,只要夠用就行。他的書法也早已有了自己的風格——嚴正而暗藏鋒芒,這又經過了幾年的練習,又有所進步,足夠應付這種題字的場合。

“好。”黎池依言移步一旁的書案前,從筆架取了支寫書法用的大毛筆,在案上展開的紙上揮筆寫下“和而不同”四字,最後題上“丁酉年四月初九、黎水黎池”的落款。

小廝候在一旁,見黎池已經寫完,立即上前移走紙張,又重新取來一張紙鋪上,“有請張公子。”

黎池寫字的時候,張瑱也站在一旁看著,於是說道:“榜上張貼考卷時,在下有幸觀賞了黎池兄幾乎已至臻化境的‘臺閣體’,今天又見了你的一筆書法,真是端方大氣至極啊!”

“張瑱兄過獎了。”黎池意思意思地謙虛了一句。一部《資治通史》和六套《燕律》可不是白抄寫了的,再加上一直以來做詩、做策問及課堂上的練習,合起來怕是寫了有四五百萬字,要是‘臺閣體’還練不起來,那他也就沒臉見人了。

等張瑱也寫完後,小廝也立即取走紙張檢視。

即使只是一個跑堂迎客的小廝,看得多了也就練出了眼力,他手裡的這兩張字前者端方大氣、後者狂放不羈,在他看過的字中排名前列。“兩位公子,快請進。”

黎池和張瑱終於得以進入折桂樓內,它是一棟無時無刻不在透露著風雅文氣的二層酒樓。

此時一樓空蕩蕩的沒有一人,都聚在二樓去了。文人或說讀書人,都講究一個登高望遠的風雅,像這種寫詩吟詩的雅事,他們當然不會選擇屈居於視野狹窄的一樓大廳。

兩人上到二樓時,場面正熱鬧。

二三十個讀書人裝束的客人正在吟詩,吟到精彩處時不免沉醉其中:搖頭晃腦,腳步飄忽,真是很有古風古韻的場景。

黎池前世經歷的是應試教育,詩賦詞曲並沒學過幾首,今生也只死記硬背了一些詩歌意向,生搬硬套也能堆砌出一首詩來,這樣湊出來的詩自然匠氣十足——和現場吟出來的大多數詩一樣。

兩個人站在角落裡默默觀察時,黎池得出了個結論:他詩作的水平也就是大眾水平。

“黎池兄,他們這一輪已經過了,我們此時正好參與進去。”張瑱嘴裡說著、手上就付諸動作,拉著黎池的胳膊就往聚在一堆的人群走去。

“我和我這朋友在一旁聽了諸位的佳作,也心癢難耐地想參與進來,可歡迎?”張瑱問道。

“歡迎之至!”

“當然,我們這次只是以詩會友,並無許多規矩,兄臺們既有興致,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