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後來。侍衛們說和碩雍親王不見了,可那粗使婆子說,那姑娘也一直沒出來。奴才就讓人打聽那姑娘的事兒,居說是一個蒙著臉的姑娘,身上也穿著一件厚厚的大衣服,看不出身材,只覺得挺高的個子。”
營無用將那個粗使婆子叫來給老十親自盤問,老十就問那姑娘穿的是什麼衣服,粗使婆子也說不上來,就覺得料子很好,還是鞋尖尖上綴著一顆大珍珠,粉紅色的,小指頭大小,圓溜溜兒的。
老十把這幾個人趕出去了,就叫四爺的幕僚侍衛太監來說話。
這些人警惕性都挺高的,說話也是不盡不實的,含糊其辭,至於老十問那姑娘的事,蘇太監說根本沒這回事,就是招了個繡娘給四爺做衣服的。
老十道:“這地方的繡娘可真有錢,鞋子尖上都綴粉珍珠了。”
蘇太監不知道想到了什麼,眼神一凝,不多時匆匆忙忙的離開了。
老十也沒有著急,他辦事風格就是這樣,先把賑災的事過問了一下,他來了肯定也是要接手這事的。
結果聽到了所有的糧食都到位的,很充足,每天都下放到各個大的村鎮老百姓們的趕集的集市上給施粥,這個比在城裡施粥效果更好。
而且營無用道,暫時死亡人數都是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
。。。
老十肯定不是你說了什麼就相信的人。
第二天老十就帶著侍衛,去近一些的集市考察。
這旱災有一個最可怕的,不止沒東西吃,水都沒得喝,所以這會子施粥其實是最好的選擇。
老十看了看,一個小集市上四個粥桶,很稀很稀,但是至少米湯顏色還是挺正的,不象是摻了什麼不好的東西。
讓侍衛們打了一碗,大家分頭嘗一口,都覺得還行。
☆、2416。第2416章 老十跟皇阿瑪膩歪
這個地方還是有水的,集市口那有一個大井,井裡水有些泛濁,但還是能喝,一群人拿著桶排著很長的隊,但每個人只限打半桶,上面還放著兩隻木片片。
有人在那說求再多打些吧,那打水的人不樂意地道:“你提著水,打太多了容易撒,這天氣,你撒點我撒點,足夠救好幾條人命了,再說這井一時不息的讓你們打,已經是好事了,你還想什麼。”
其餘的人都說你別太貪心了,有得打不錯了,以往災年,自有那強人將井霸佔著,半桶水就要十文錢,現在免費給你打了,還廢話,難道就緊著你一個人。趕緊走,別耽誤別人。
那人就羞愧的走了。
那打水的人也和老十想象中不一樣,井邊放一個大缸,打的水倒進缸裡,再從缸裡往打水的人的容器裡盛,這樣當然更合適,因為打水的人有帶桶的,有帶盆的,有帶罈子的,用桶直接倒容易撒了。
看這排的這麼長的隊,顯然打了一天了,這井邊都是乾乾的。
會看的人看細節,老十就覺得這營無用不錯,是個會幹事的。
他們快馬連著跑了幾個集鎮,及夜才歸。
有侍衛就問老十,咱們這跑一天了,也不管和碩雍親王的事,怕那邊的人看到了,會說咱們糊弄差使,拿和碩雍親王的事不當心。
老十道,爺這跑了一天,至少明白一件事,這裡的災民有粥吃有水喝,顯然並不象想象中那樣暴亂,相反的還因為大家餓的沒多少力氣,這一帶顯得特別的平靜。所以和碩雍親王是被災民衝撞而失蹤的事是站不住腳的。
可侍衛就說,萬一有人說閒話呢,還是爺把這事跟萬歲爺寫信說一說才好。
老十覺得有道理,他覺得這侍衛還蠻有才情的,就招了手下一位專職寫文書的幕僚,讓他寫個摺子。
那幕僚是鄔思道幫著潛心挑了一二年才得的,是正經考上來的進士,做為王府幕僚長還是挺合格的。
他寫這摺子寫成了父子間的私語,搞得就象是老十的日記,一路上一直在生病啊,兒子這麼多年了沒病過,一病就想到皇阿瑪,心裡特別的感慨,他就不敢和皇阿瑪說了,怕皇阿瑪擔心啊,直到現在不發燒了,身子也好了,才敢說。
二是他今天到這第一天,走了五個集鎮,看了看情況不錯,在四哥的帶領下,營無用把這次賑災打理的井井有條的,絕對是個會過日子的父母官。
第三,他跑了一天,得出結論,四哥是災民衝撞引起的暴力事件給綁架的可能性不大了,這裡的老百姓一提到皇上,就說是聖君啊,來賑災的四爺就是聖君的兒子啊,他一來都沾了皇阿瑪名聲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