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入軍的?”
這麼小的孩子,沒有大人照看,也敢隨意出門了,路上的行人見怪不怪,偶爾有農人上前詢問,小童皆是口齒清晰有條有理地答了。
旁邊另外一個小童趕忙去拉木牌旁邊的繩,搖了一會兒露出裡頭被壓住的一張榜來,上頭寫著徵兵的告示。
這小童該是專門給人念字的,熟門熟路的把內容背誦了一遍,簡單直白,“壯士若是有意,請來這邊登記入冊。”
入軍發糧,且免奴籍,免一半歲貢,帶學舍名額。
這一道告示,連同這些榜上的耕種之法,讓崇明震驚不已。
崇明朝兩個小孩問,“我已經是士兵了,你們這麼小就出來做事了麼?不怕走丟麼?”眼下世道混亂,吃人不消說,連祭祀祖先神明的貢品都有人偷竊,在崇地,哪怕是貴族家的小孩,也不敢這麼隨意在街上亂晃,走失後免不了要被人賣成奴人,或是煮著吃。
小孩搖搖頭,驕傲地抬了抬小胸脯,“我們是對面學舍的學子,自願來幫忙的,每日有一個朋貝,同學們都爭著搶著要來,只有優秀的人才能來,我們竹邑很安全,跟以前不一樣了!”
街面上來來回回有士兵巡查,行人們腳步匆匆,各自有事要忙,沒有懶漢和閒散人。
崇明道了謝,隨農人一道去往城郊。
正值春耕,地裡面到處都是吆喝聲,熱火朝天,牢牛牽著鐵犁來回翻土,看樣子一頭牛每日就能耕地四畝,再加上其他新式的農具,耕地的速度和質量讓他心驚之餘,又覺得來晚了,他該早些過來看看的。
回程的途中路過村舍,養豕養牛,養羊栽樹,築巢養蜂,雞、鴨、鵝、犬吠相交,村舍周圍都栽滿了果樹,桑樹,榆樹,連木材都有不少,或大或小,鬱鬱蔥蔥……
再外一些是些阡陌小地,裡頭種著他知名和不知名的野菜,茁壯厚實,一派生機勃勃,煥然一新的氣象。
遇上的農人對他這樣的外來人見怪不怪,有說有笑,偶爾還有人上前熱情的招待他,多是見他武人裝扮,要給他引路往招兵處的。
所見所聞,無不讓人驚歎震動。
甚至先前聖巫女背棄盟約的事,在這裡沒掀起絲毫波瀾,崇明能看得見這些子民眼裡的崇敬和愛戴,也能聽得他們言語間對聖巫女的忠臣和信服。
他甚至沒問起,農人便搶著跟他解答,“像貴人你這樣來探查的外族我們見多了,我們聖巫女絕不是背信棄義的神明!”
“就是就是!就算聖巫女真的這麼做了,也有她這麼做的道理!”
“英雄你不要聽信壞人的讒言!”
崇明被圍在中間,農人七嘴八舌的解說,他從未見過這般狂熱的子民,一時間有些招架不住,開口道,“我相信聖巫女的品性。”她是真的治下有方,得子民擁護愛戴,讓他不得不佩服。
他的話似乎讓子民們很高興,熱情更甚,“壯士你肚子餓不餓,要不要去我家吃飯,剛剛摘的鮮菜!剛宰殺好的羊!”
“去我家罷,我家有豆芽!”
“去我家,我家近!”
如此熱情好客的子民,當真是頭一次見,崇明當真飽餐了一頓,拿著一罐蜂蜜回道聖巫女府,整個人腦子都是懵的,內心受到的衝擊可想而知。
父侯勵精圖治,重視農耕,崇地在各國裡面算得上富庶之地,但和竹邑比起來,差得實在太遠了。
聽說在竹方,比同竹邑的城邑還有四五個,十地盡去五六,再過一些年,聖巫女便是不與它國結盟,也能憑竹方雄踞一方了。
以往殷商先祖成湯七十二里地而得天下,聖巫女亦能。
驚才絕豔。
難怪殷受自小便喜歡纏著她,喜歡又忌憚。
崇明回了住處,提筆寫了信,喚了隨從進來,吩咐道,“你連夜趕路,快馬加鞭將信送至父侯手中。”
隨從收了信,應聲去了。
外頭甘玉手裡捧著個木盒進來,難得規規矩矩的朝崇明行了禮,“這是聖女送給王子的見面禮,寶劍配英雄,還請王子笑納。”
崇明接了劍,當下便開啟盒子將劍取了出來,劍身剛硬薄削,出鞘即有金石之音,削鐵如泥,劍身上隱有光華流轉,削金切玉不在話下。
崇明心中喜愛,當即讚道,“好一把利器!”
聖巫女出手的寶劍,殷受手裡就有一把,他眼饞也無法,如今得了把更好的,價值連城,心裡的異樣可想而知,崇明暗自吸了口氣,道謝道,“明日崇明親自上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