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的樣子。
趙歆不過略想了想,便道出了她們的身份,“原來是宋相千金和蔣翰林千金。”
她雖很少沾事,但朝堂上的官員人脈,她倒是一清二楚。
除了蔣小姐看她的眼神奇怪,倒也沒什麼惡意。
蔣致晴卻不敢如宋瑜那般爛漫隨意,而是不敢有任何差錯讓公主看輕了她或惡了她。得知今日是洛河公主的芳辰宴,她特意精心打扮了自己,挑的是不豔麗也不至太過素淡以至於被人忽視的衣裙,用得也是不燻人的竹羅香。
而這一切都是懷抱著能見到所崇敬的人的激動心態所做的。
那位曇花一現之後渾濁不堪的才子林運,只讓蔣致晴覺得當年的少女心都餵了狗,所幸讓她見到了洛河公主。
從第一次被驚豔,到忍不住去了解洛河公主的事,哪怕是在外幾年,一星半點的訊息,她也想知道。
越瞭解洛河公主的事,蔣致晴就越看到她的好,覺得她完美得找不到一絲缺憾,才華相貌胸襟功績,讓人忍不住慨嘆,這世間怎會有這樣的人。
若能讓她隨侍公主左右,那才真是三生有幸。
哪怕京中傳言,說洛河公主唯一的缺憾就是沒有尋到合意的駙馬,蔣致晴也忍不住在心中憤憤道,
這世上怎會有能配得上她的人。
以9526的話來說,這就是迷妹的心態啊。
蔣致晴對偶像的一舉一動都是關注的,見趙歆似乎在專心聽著揚琴之樂,便在臺上人中間休息時,微露欣喜和期待含羞道,“殿下可喜歡聽樂?”
趙歆微一瞥她,見她有話要說,“致晴擅長古琴,願為殿下獻奏一曲。”
那眼中亮晶晶的期待都快溢位來了,趙歆道,“這怕是不好吧,有損蔣小姐名聲。”
雖然是她的芳辰宴,但趙歆卻從未想過讓她們獻藝,於這些貴女卻是不妥當的,容易為人看輕了些。
蔣致晴感動於洛河公主竟然為她著想,卻又欣喜道,“能為公主彈奏一曲,是致晴的福分。”
她早就打聽過了洛河公主是個很懂生活趣味的人,平時喜愛笛子和古琴之樂。
見到這位姑娘如此躍躍欲試,趙歆也不好駁了她的興致,便允了。
古琴是從公主府取來的,趙歆還不至於吝惜這點東西。
蔣致晴學琴已久,看得出此琴的名貴,很快按下了微微激動的心情,凝神靜心,撫上琴絃。
琴音亦是清音,蔣致晴的琴技哪怕當不得大家,卻也達到了一個清字,清如泉,柔如風。
一曲罷後,趙歆微笑道,“你的琴彈得很好。”
得崇敬了數年的洛河公主親口誇讚,蔣致晴心中歡喜不已。
旁人初次聞琴音時,只當是蔣小姐有意討好洛河公主,但見了洛河公主真容,卻不免沉默。
不但沒有隨著時間和常年在外徒添風霜,反而越發有種的沉靜灑脫,風姿氣度無以用語言描述。這種人,便是再怎麼獻藝博得歡心也是值得的。
便是同為皇親貴族的嘉陽公主,慶芳公主也是如此,洛河不過比她們小了幾歲,卻早已過著不同的生活,她們也談不上羨慕嫉妒與否,
只是終究不同了,至少她們做不到洛河這樣的。
嘉陽公主,慶芳公主突然的親熱,趙歆並不奇怪,可是兩位素來交好的公主不知為何竟有一絲針鋒相對,而且談論的都是她們的女兒,
聽著似乎希望洛河能在皇帝皇后身邊說幾句好話,說起來她們雖和洛河同為公主,聖上對她們也只是親人的情分,每逢年節賞賜,但平日卻從未主動召見過,也不像趙歆隨時能出入宮廷。
趙歆想了想,以皇兄趙縉的習慣,一般是在公主之女出嫁時會封為郡主或縣主。
聽她們話裡的暗意,不會是想許配給趙瀾吧。
趙歆微挑了挑眉,太子趙瀾才十歲吧。
不過在時人看來已經是半個大人了,皇室中也是十三就該知曉人事,十五準備婚事了,尤其是太子,嘉陽公主和慶芳公主膝下都有女兒,且年齡合適,再不早早趁著機會與太子培養感情,再等幾年,皇后都該挑選太子妃人選了。
趙歆也不在意她們是怎麼想的,反正這種事情她是絕不摻和的,好在皇后很快就來了,也讓趙歆脫了身,她應對起來遊刃有餘,而且是她兒子的未來婚事,她當然在意。
趙瀾為太子,且地位穩固,倒不用尋找勢力雄厚的妻族,但對於這兩位公主,皇后實在看不上她們背後的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