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道長搖頭,“這些做了,還要去衙門裡備案。”
雖然國法比宗法大,但有時候國家也有賴宗法來治理,不然就光那些個衙門裡的幾個人,大事小事雞毛蒜皮的,還不得給累死?
所以這跟家族斷宗之後要另立新宗,那也要告知衙門備案為好,免得下回別人招惹到抄家滅族的大罪也連累了自己。
因而劉家人邀著人一來朝陽觀,就見著劉喜玉拉著他們要斷宗了。
荀道長盡忠盡職,跟著幾個劉家人道:“說來,本是同根生,奈何相煎總太急,既是如此,就不如一別兩寬,各自珍重,以免貽笑大方。小道不才,蒙吳國公相請,於今日與諸位做個了斷。”
劉家人各個瞪大了眼,沒想到在不承認親戚關係之後,劉喜玉竟然敢斷宗,當即就有個年輕忍不住氣的怒道:“劉喜玉!誰給你的膽子斷宗?你有什麼資格代表國公府斷宗?”
斷宗這個,說起來主動斷宗的從來比不上被動被家族拋棄的,劉喜玉這一手著實是有些讓劉家丟人。
特別是,這來的算起來祖上也都是國公府的旁支。
劉喜玉聽著別人的喝問,十分冷靜,眼皮也不抬,道:“憑我是吳國公,你不是。”
所以他能做國公府的主,他說要斷,別人也管不著。
旁邊荀道長也跟著道:“諸位也放心,國公府的祭田,小公爺也說了願意拿銀子出來置換,日後也依舊由劉家所有。”
一個大家族的祭田,許多時候朝廷也有恩賜,特別是勳貴人家才建立起功勳之時。
這種祭田不用繳納賦稅,但是等著被賜予的人過世,或者是跟著爵位而來的等到爵位降了及消失也會收歸朝廷。
劉喜玉算起來大方,給了劉家一筆銀子算是把祭田全送他們。
可劉家人卻不會滿意這種大方,祭田這種不用納稅的田土品種,許多家族裡都有族人把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