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老太太近些年也愛吃甜的,口味與何老孃相仿,笑道,“親家越發敞亮了,買這麼些點心給孩子們吃。”
“哎,嘴饞,沒辦法。”何老孃一面說著,又給自己拿了個蜜棗,就順勢跟沈親家打聽起買下人的事了。沈老太太聽了道,“是該添些人了,要都是大人們沒啥,有翠兒她們也夠使喚,如今孩子們多了,別個不說,得預備下幾個丫頭小子,年歲不必很大,慢慢養著,看好品性,以後好跟著孩子們身邊兒服侍。”沈何兩家都是尋常家境,並沒有那些豪門世族有許多世僕可以挑選,像他們這樣的平常人家,就得從外頭買人了。尤其家裡男孩子多,就得給孩子們預備下以後的貼身小廝,不說別個,一個好的下人,關鍵時刻也能救命呢。小瑞哥就是一例,當初沈素來帝都春闈,路上生了一場大病,倘不是小瑞哥忠心,熬不熬得過來都得兩說。
沈老太太還尤其叮囑外孫女一句,“咱們曦姐兒那裡,你也得預備下兩個小丫頭。”
“現在是不是太早了?”何子衿道。
沈老太太道,“早也不早,有那五六歲的,買兩個也無妨。待到姐兒大些,她們就能帶著姐兒一道玩耍了,你這裡也能騰出手來。”沈老太太在家裡不大管事,她性子也好,家事都是交給兒媳婦江氏料理的。但沈老太太也是個心裡有數的,想著日子比以前好過,女人們不似她那時候,見天做粗活了。交際往來這件事,就佔了家裡女人大部分的時間,所以,帶孩子的事,勢必也要有下人幫忙看著的。
何子衿想了想,倒也是這個理,就是擔心五六歲的太小,沈老太太笑道,“你五六歲就帶著阿冽阿玄他們一道玩兒了。小丫頭子買回來,好生教導一二,哎,這為奴為婢的,都是窮人家孩子,哪個不是在家裡做慣活的。”
何老孃很認同親家的話,道,“這話是。”
何子衿穿來這些年,也沒有上輩子人權啥的想法,入鄉隨俗,她兩輩子都是平常人,並沒本事改變這世道。哎,說來,這世道許多貧苦人家是不得已賣兒賣女,但也有許多自願為奴的,譬如許多豪門下人,多少人爭著做呢。還有那寒門出身的小官兒,取大戶人家婢女的,這類事,在文官家見得少些,武官家是常有的。不為別個,就為豪門做靠山。
何子衿買了人來,也不刻薄,就當他們終身制合約打工了。當然,前世的那種平等也是沒有的,來到這個世間,就甭想平等了,就是前世,難道就平等了?有沈老太太在,大家就一道商量起來,沈老太太聽說何老孃這裡要添兩個丫環,也是高興,笑道,“親家這裡是該添兩個人,你這院子大,家裡常來常往的都是在你這屋裡,有兩個丫頭,裡裡外外的,就都能照應到了。”
何老孃一幅“我不是想顯擺”的很明顯要顯擺的神色,捏著個蜜棗道,“哎,我說不添的,孩子們非要我添,還非不要我出銀子,三丫頭送我一個,咱們丫頭送我一個。”
沈老太太眉眼彎彎,“這正是親家你的福氣吶。”
何老孃笑呵呵地終於想起客套一二啦,道,“那還是親家你福氣足。”
兩位老太太說來都是碧水縣有名的福氣人啦,說一回買下人的事,何老孃又跟沈老太太打聽起沈玄明年考秀才的事來,沈老太太道,“他願意下場,阿素也說叫他試試,我想著,阿素跟女婿當年也是十幾歲就開始考秀才的,阿玄如今也十七了,試一試也無妨。反正是在帝都考,也方便。”
何老孃連忙問,“這考秀才不用回老家麼?”
“不必。”沈老太太笑,“原我也尋思著是要回老家考的,後來才知道,阿素在帝都當差,孩子們就能就近考取名功。”
何子衿腦子轉的快,想著這就好似前世的“高考移民”什麼的呀,何子衿連忙問,“那這麼說,大人在哪兒當官,孩子就能在哪兒考功名了?”
沈老太太笑,“是這樣,秀才舉人都是如此,但春闈就都要來帝都考的。”
沈老太太中午就在何家吃的午飯,吃過飯去沈氏屋裡說話,何子衿回房餵了孩子,哄了他們午睡,就過去一道聽。見她過來,沈氏還道,“阿曦阿曄睡了?”
何子衿笑,“吃過奶就睡了,跟小豬似的,呼呼的,我叫丸子看著呢。周嬤嬤也過去了。”她外祖母雖然常過來說話,但留在何家用飯的時候並不多。何子衿以為是有什麼不痛快的事呢,但先時說話也看不出外祖母有什麼不痛快來。
沈老太太見外孫女說孩子做小豬,笑道,“哪裡有這樣說孩子的?”
沈氏含笑,“就這樣,做了孃的人也不穩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