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你爹吧。”
小郎很緊張的應了。
待他爹回來後,問了他爹個哭笑不得。
孩子們總有孩子們的開心與煩惱,大人們,嗯,大人們嘛,就是何老孃有些不樂意跟自家丫頭分開來住的事。不過,她老人家悶幾日也想開了,總不能帶著一大家子住孫女家。
能這麼快想開,就要歸結於何老孃的傳統思想了。
在何老孃的思想裡,過日子當然是要跟著兒孫過啊!
而且,先時來帝都,因著孩子們都小,再者,那會兒就一門心思讓何恭阿念這翁婿二人春闈,自然住一處。如今她老人家連重孫子都有了,何況,在北昌府時也是兩家分開住的。
這般一想,何老孃也就不鬱悶了。
唯一讓何老孃捨不得的就是自家丫頭片子這一家了,哎,生丫頭就是這樣不好啊,再怎麼稀罕,也是嫁出去過日子。要是長長久久的在一處,該有多好啊!
儘管何老孃這麼想,她也就是想一想了,自家現在四代同堂,子孫們也和睦,已是福氣。她老人家雖願意孫子孫女們都在一處,到底家大人多,分開來也不是壞處。何況,還有先時梅家那壞榜樣,何老孃再不捨,也沒說不走。
看太婆婆不大樂,餘幸卻是有法子,請太婆婆、婆婆參觀過新宅子之後,何老孃原有的一些小不捨,就轉變為大大的樂意了。說來,何子衿這宅子再好,住這些年,那也不如新宅子闊氣啊!尤其餘幸這世宦人家出來的品味,也就是現在有兒子了,餘幸過日子頗是節省,就這樣,不算置宅子的銀錢,單買了宅子,再花錢修繕整理,就這修繕的銀子也花了上千兩。
何老孃瞧了回自家宅子,回家就願意搬了。
不過,何老孃還是私下同沈氏交待了一聲,“阿幸置這宅子,用的肯定是他們小夫妻的銀子,阿冽能有幾個俸祿,還不是阿幸的嫁妝,咱家可不能用孫媳婦的錢置宅院,叫人笑話。”以後也不好當家。
沈氏如何不曉得這個理,住兒媳婦的宅子,雖說婆媳關係融洽,但沒這樣辦事的。沈氏笑道,“母親說的是,一碼歸一碼,我已說了要給她銀子,阿幸還不肯要。我細細說與她分說了這個理,她說都聽阿冽的,我再與阿冽說一說就是了。”沈氏其實也不差銀錢,這些年,她做的多是醬菜這樣的小本生意,不過,這樣的小本生意,本錢少,利卻不見得少。再者,沈氏還把一樣泡菜的秘方賣給了一家北涼大商賈,很是賺了一筆後,沈氏就投入到了土地行業。沈氏擅長的理財並不是商業,沈氏是比較傳統的那一型別,就是買田置地。北昌府的土地,多麼肥沃,正趕上江仁胡文做軍糧生意,可不就正好麼。
沈氏又是個極會精打細算的,何恭一年的俸祿再加衙門發的各種過節費,就夠一家子花銷了。餘者田地裡的收成,沈氏除了預留出來給兒子們娶媳婦花銷的,其他的就都在北昌府增置了田地,想著以後給兒孫留做萬世基業。
沈氏這麼一說,何老孃就放心了。何老孃還悄與沈氏道,“阿幸這孩子,越發懂事了。”
沈氏亦是舒心一笑,“可不是麼。”以往大兒媳剛進門時,一家子沒少鬧彆扭,如今再看,彼時餘幸年歲尚小,初為人媳,略有不慣也是有的。至於沈氏,何嘗不是初為婆母。如今這些年走過來,一家子和睦,沈氏亦是歡喜。
沈氏都想著,待三兒子興哥兒娶了媳婦,就讓長媳學著當家理事,她做婆婆的也就能歇一歇了。至於金哥兒,反正還小,再者,沈氏也想得開,金哥兒是老來子,她疼歸疼,可待金哥兒娶妻生子,彼時她與丈夫就都是將七十的人了,介時還是得仰仗著長子長媳,何苦死死把住這當家權不放呢。就是回來這幾日,聽閨女說起來,也說長媳大有長進的。這麼一大家子,姑嫂妯娌,再有就是重陽二郎都是親戚,還能處得這般和睦,一則孩子們懂事,二則也說明長媳理事不錯。
這裡還有個緣故,以往何子衿阿念這一家子沒回帝都時,阿冽餘幸是長兄長嫂,彼時杜氏還沒進門,家裡的事就多是餘幸打理。說來,就是杜氏進門兒,長輩那裡多是沈素江氏出面,餘幸做大嫂的,也沒少幫著裡外裡的張羅。待杜氏進門兒,杜氏雖不比餘幸出身世宦之家,但杜氏之父為大理寺卿,闔帝都有名的人物。餘幸這時已頗會做人,但凡家中事,都是與杜氏商量。杜氏一則是二兒媳,二則年歲也較餘幸小六七歲,再者,杜氏拳腳雖厲害,卻不是那等抓尖好強的婦人,妯娌倆一直處的不錯。
待大姑姐一家子來了帝都,餘幸原是想讓大姑姐當家,何子衿道,“家裡的規矩以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