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但陳家也不是沒有給寧家回報,這些年,寧家自鹽課上得了多少好處!而且,兩家又是正經姻親,尤其小陳氏守活寡這些年,多麼不容易。寧家竟是不念親戚情分,險真坑了何家。甭看陳姑丈坑自家閨女頗是能下得去手,那是因為閨女是他陳家的,他坑何家就得多思量,一則兩家是實在的姑舅親,二則何家不似他,何家拿何子衿當寶貝,真有個好歹,兩家還不得撕破臉皮!
陳姑丈這樣精明的人,險誤信寧家葬成禍端,好在何子衿有幾分運道,陳姑丈也有幾分運道,方能化險為夷。但因此事,陳姑丈也與寧家離了心。
寧家都能這樣坑陳家,可想而知小陳氏在寧家是個什麼地位了。
陳姑媽不放心閨女,這才藉著孫子外甥的過來帝都趕考,陳家車馬了舒坦,陳姑媽就跟著一道來了,準備去瞧瞧閨女。
孫子去考場了,陳姑媽就打算過去寧家瞧閨女了,這事兒卻是叫何老孃知道。何老孃勸道,“大姐你別急,我也一樣擔心芳姐兒,那起子人家,甭看有錢有勢,到底不是咱們這樣的實誠人。大姐你還沒看出來,這樣的人家,慣是勢利的。我記得當初咱們丫頭片子來州府賣花兒,好心好意的過去他家,說來咱們何家與寧家也不相干,可這不是看著芳丫頭的面子麼。孃家親戚過來,不上門兒叫什麼事兒,結果,咱們丫頭片子買了那些大螃蟹過去,正主兒一個沒見著,就叫婆子把咱們丫頭片子打發了。”甭看要緊的事兒何老孃不一定記得著,這種舊賬,何老孃是一翻一個準兒,當初因是小事兒,她老人家自己個兒嘟囔了一回也就算了,那會兒陳寧兩家關係好,何況後來陳家預備了些禮物,似是回禮一般,何老孃的氣也就消了。但如今寧家忒不地道,竟去挑撥陳姑丈來忽悠她家丫頭片子,這還了得!何老孃就把早就氣消的事又翻出來重生了回氣,再挑撥了大姑姐陳姑媽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