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叫車伕勒住了拉著的青騾,陳遠下車問,“阿念,你做什麼去?”
阿念剛說一句,“子衿姐姐去你家了,我來接她。”何子衿已從裡頭開啟車門,笑眯眯地,“阿念,上來。”
阿念沒動,跟餘嬤嬤打過招呼道,“姐姐,你下來,家裡寫字的紙不多了,我還得去買紙,咱們一道去吧。”
何子衿便要下車,陳遠道,“等一等,放車凳。”身為表兄,他也是很知道照顧表妹的。不待陳遠放下車凳,阿念伸手一扶,何子衿往阿念手上一撐就俐落的跳了下來。
陳遠:何表妹好身手……
阿念道,“三表哥,我跟子衿姐姐就去筆墨鋪子,你先去我家吧,阿燦哥念你好幾遭了。”
陳遠年不過十四,還沒那些個少年心思,只是身為兄長難免多想些,問,“你們上車,拐個彎兒送你們去筆墨鋪子豈不便宜?”
“買了紙還得去醬菜鋪子。”阿念笑,“三表哥就放心吧,這麼光天化日,自小長到大,我們一會兒就回來的。阿燦唸叨你好半日了,你趕緊去吧。”
陳遠笑,“行,路上把子衿看好啊。”何子衿給柺子拐過,於是,但凡出門兒人們便很擔憂。
阿念笑,“丟了我也不能把子衿姐姐丟了呀。”
“那不是,你丟了照樣得找,都別丟。”陳遠哈哈一笑,上車先走了。
待陳遠一走,阿念就高高興興的拉著他家子衿姐姐逛筆墨鋪子去啦。待買了些寫字的紙張,又去醬菜鋪子拿了燒餅和肘子肉方回家。
何家熱鬧的緊,馮家四兄弟再加上陳遠,還有阿冽阿念,見何子衿阿念回來紛紛打招呼。因與馮陳兩家都是親戚,稱呼起來都是兄弟姐妹,何子衿笑眯眯的同小男孩兒們說了幾句話方回屋換衣裳。
阿念去後頭將燒餅擺在盤子裡端過來,大家去井邊洗了手,吃燒餅,說些學裡的事。
何老孃在內院兒藤瓜架子底下與沈氏坐著說話兒也聽得到前院兒孩子們的聲音,笑眯眯地,“這人家兒就得熱鬧才好。”又與周婆子道,“光吃燒餅怪乾的,給孩子們做個湯才好。”吃了好寫功課。
周婆子笑,“太太莫急,西紅柿蛋湯這就好。”她也給何子衿訓練出來的,何子衿向來是吃飯必有湯的人。
何老孃便不再說什麼,何子衿換了衣裳過去與何老孃沈氏一併坐在瓜架下的藤椅裡歇涼,何老孃問,“怎麼還買燒羊肉了?”阿念端進去的時候她老人家就聞著味兒了。
何子衿自倒了盞茶,喝了半盞,“經過趙羊頭鋪子時見剛出鍋的燜羊肉,實在是香的很,就買了些,正好晚上加菜。”
何老孃便沒多說,想了想,“嗯,你娘喜歡吃羊肉。”媳婦懷著孫子呢,何老孃於吃食上再精細這會兒也大方了,不是給媳婦吃,主要是給媳婦肚子裡的孫子吃。
沈氏抿嘴一笑,問起閨女在陳家的事來,何子衿大致說了,道,“姑祖母得了些好料子,給了我和三姐姐幾匹做衣裳。因東西多就叫三表哥送我家來,路上正遇著阿念,我就同阿念一道去筆墨鋪子買了些紙張,讓三表哥先家來了。”
沈氏笑,“阿念聽說你去了你姑祖母家,特意去接你的。”
何老孃笑,“小時候就跟子衿最好,這孩子,大了也有良心。”
何子衿另說一事,“我聽阿念說,書院外的鋪面兒建的也差不離了,我早與朝雲道長說好,付了定金的,明兒想去瞧瞧。”
“那你明天下午早些回來,我跟牙婆子說了給你們姐妹買兩個小丫環使,明天傍晚她帶人過來。”沈氏轉與何老孃商量,“三丫頭身邊兒,總得兩個丫環才相宜,我想著,一個大些的,十四五歲,懂些事,會服侍人的。一個小些的十來歲,可慢慢調理。子衿身邊兒暫定一個,就買個十來歲的小丫環就成。”
要是嫁尋常人家,一個丫環就行了。胡家這樣的大戶,是得兩個的。何老孃點頭,“成。”
何子衿道,“不如給阿念買個小廝。”阿念跟阿冽不同,以後這家是阿冽的,買不買人,阿冽不會缺了人使。阿念則不同,待阿念大了,自立了門戶,總得有個忠心的下人才成。
沈氏心裡早有盤算,道,“阿念這個還不急,他如今才十歲,買個大的怕他不好降伏,買個七八歲的也忒小了些,不頂事。待過兩年,阿念大些,心性更穩,也照樣買個十來歲的,起碼懂些事,知道服侍人了,讓阿念調理兩年,也能抵些用處。”
說了一回買人的事,沈氏道,“明兒早讓小福子陪你去山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