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玩具。
而祁雲則是奔波在琴瑟行那邊,也會時不時去範老那邊手談幾局,隨口聊一聊文化交流會的最近進展。
高考之後約莫十來天,七月二十五號,平城文化館舉辦的華國第一屆國際文化交流會正式拉開帷幕。
既然是交流會,自然不可能是一天兩天就結束的,整個交流會為期三天。
或者說,對祁雲他們這些人開放的時間是三天,之後就是國家外交部門出面要帶人參觀或遊覽之類的行程了,跟他們從本質上來說是沒有關係的。
要出席這樣的場合,老何自己穿的是對襟唐裝,雖然他不是被邀請的人士,但是因為音樂團用的是他提供的華國古樂器,所以他也是要進會場在休息室。
如果途中樂器出現問題,臨時替換之後也是需要他及時對樂器進行調整修理。
老何似乎很喜歡祁雲穿中山裝,這次也不可避免的提了這個要求,雖然也就是提一下,但是祁雲本人是沒有多大意見的,師傅說了那自然就是聽師傅的。
玉老跟玉封以及另一個年輕後輩都是穿的白色繡銀龍練功服,範老則是穿的長衫,原本範老是想讓範洋也跟他一樣的,你看看人家玉老跟他孫子,穿同款練功服多好看多齊整啊。
可範洋喝了不少洋墨水,雖然骨子裡精神力都是地地道道的華國人,奈何身板兒瘦巴巴,穿長衫再梳箇中分,這就是妥妥兒的民國漢奸形象了。
知道祁雲定下的穿著,範老琢磨了一回,轉頭給範洋也定製了一套中山裝。
這身從軍裝演變而來的裝扮,即便是街頭混混穿了腰背一挺看起來也能瞬間精神數倍。
穿了中山裝再把頭髮全部往後一攏,露出完整的臉龐飽滿的額頭,胸前別個國旗徽章,徽章下再戴上會場門口特意發的寫有本人名諱的雙尖角小紅花。
範洋還特裝比的弄了一架平光金邊眼鏡,帶金色防滑鏈的那種,這麼一打扮,站在祁雲身邊抬頭挺胸並肩而行,用範老私底下的話來說,萬萬沒想到他家小洋還能有這麼正派的一面。
這話半點沒惹範洋氣悶,反而還十分實誠的當成了自家爺爺第一次對他外貌上的誇獎。
“我決定了,回去之後把衣櫃裡一半的衣裳全換成中山裝!”
進入會場的時候低頭別小紅花,範洋像模像樣的別好了小紅花,食指一頂眼鏡,翹著嘴角矜持的小小聲跟祁雲說道。
會場外面是一片寬闊的平坦廣場,廣場兩邊有噴泉有錦鯉有假山,不遠處挨著文化會館的地方還有別的重要會場建築。
祁雲跟範洋一路跟著範老從廣場八個入口中的一個經過持木倉衛兵檢查之後,戴上小紅花,一路上範老遇見了相熟的人也會笑容滿面的上前握手擁抱寒暄,而後自然而然的互相介紹自己身後帶來的後輩。
這會兒能被請來的大師真的是學識人品都是絕佳的那種,還不像幾十年後前輩就怕被優秀後輩趕超了。
現在的華國需要更多更年輕的有為之士,這一點似乎已經成為了大師們的共識,無論是範老還是其他人,對待跟來的後輩都是帶著欣賞的眼光來打量的。
有人看過祁雲的文章作品,也會在知道祁雲名字之後隨意考量幾句,祁雲恭敬的回了話,對方提出個人的建議時祁雲也認真的聽了,再真誠的向對方道謝。
這樣的態度顯然讓更多人對祁雲印象越發的好了,還提醒自己的後輩以後有機會了多多跟祁雲交流學習。
若是擱在孔孟時期,一個人周遊列國上門請教,沒有人會因為所處國家不一樣就故意藏著掖著不肯出言交流學習,於是造就了百家爭鳴的文學思想盛況。
現在他們華國文化知識方面也才剛結束長達十年的磨難,需要的也是交流融合,互相學習。
再進了兩道檢查口之後,陸陸續續的就能看見不同髮色不同膚色的外國人了,華國人並不是普遍意義上的自來熟,他們本性更加矜持內斂。
而如今的外國人,或許有的人表面上表現得對華國人十分熱情友好,然而內心多少是十分瞧不起華國人的。
雖然關於這一點祁雲不願意承認,但是這就是事實。
看看那些二十一世紀了還驚詫於華國居然也有超過五十層的高樓大廈,似乎華國在他們眼中永遠都是八果聯軍時期隨意欺辱的國度。
作者有話要說:
範洋:我、範洋、範大師之孫,也是一位玉樹臨風的美男子了【負手而立
範老:得了吧,狗德行,趕緊回家給我磨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