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起頭來。”周太后端詳著姑娘們如鮮花般嬌嫩的面容,笑著對王皇后道,“皇后,你瞧瞧這幾個孩子。不過是數日不見,竟然生得越發靈動了。每一個瞧上去都讓人歡喜,我真想將她們都留下來。”
“可不是麼?兒臣一直覺得近年宮中少了些新鮮面孔。若有她們這樣的小姑娘每天陪著,宮裡許是能熱鬧不少呢。如果母后將小姑娘們都放在西宮裡,兒臣每天定會不捨得回坤寧宮去。”王皇后掩唇笑道。
她們一位生得富態雍容,看起來紅光滿面氣色極佳;一個生得清癯出塵,平淡的面容裡籠罩著些許愁意。不必說,日子過得極好的自然是太后娘娘,日子過得並不好的便是皇后娘娘了。這兩位禁城之主的模樣,更令張姑娘堅定了自己的奮鬥目標——必定要成為太后,才是宮廷中的人生贏家。
“既然母后這般喜歡她們,那便儘快將太子妃選出來,也好早些擇取良辰吉日,將孫媳婦娶進來陪母后。”朱見深道。因萬貴妃在旁邊,他只是看了幾眼這些小姑娘,便沒有再多看了:“都說說自己姓甚名誰,來自何地。”
劉娘子照舊是第一個說話的:“民女劉氏,河間府興濟縣縣丞劉鄲之女。”
緊接著便是立在她身側的其他良家子,皆垂眼輕聲自報家門。張清皎所立的位置是右排第二位,不前不後,很是不起眼。輪到她的時候,已經是第六位了:“民女張氏,河間府興濟縣國子監生張巒之女。”
一直端著茶盞靜靜品茶的朱祐樘耳朵輕輕動了動,啜了一口熱茶後,不動聲色地放下了茶盞——說實話,他並不是有意注意到某些人某些事。可偏偏,那清婉秀致的聲音便生生地撞了過來,讓他不由得又想起那張他本以為已經極力忘記的溫柔秀麗的面容。
“想不到,小小一個興濟縣竟然出了兩位好姑娘,可真是個鍾靈毓秀的好地方。”聽完所有人自我介紹後,周太后笑道,“我這一輩子,生在順天府長在順天府,還未踏足過其他地方呢。誰能與我說一說,這興濟縣的風土人情與景緻?”
“回稟太后娘娘,論起興濟縣的景緻,恐怕最出名的便是縣城外的山湖相映了……一年到頭每回遇到節慶,百姓們都會穿紅著綠來到大街上踏歌,頗有些漢唐遺風之感。因著縣城靠近運河,碼頭附近尤其熱鬧,街巷商鋪裡既能尋著南貨也能見著北貨,琳琅滿目,大家都覺得很是新奇……”
不得不說,劉娘子很擅長講述。原本並不如何出眾的興濟縣城,在她的娓娓道來中,彷彿一幅風景畫正在徐徐展開,很是吸引人。只是她講得太過面面俱到,幾乎將值得講的能講的都講了個遍,顯然並不打算給張清皎留任何可以發揮的餘地。
她說罷後,朱見深笑道:“這丫頭可真是伶俐。”
萬貴妃聽了,似笑非笑地瞥了他一眼,又抬起眼皮看了看劉娘子。周太后眉頭微挑,與王皇后對視一眼:“除此之外,興濟縣還有甚麼有趣的風俗?”
劉娘子猶豫片刻,張口欲再答,卻聽側後方響起了張清皎的聲音:“回稟太后娘娘,民女經常隨長輩出門禮佛,倒是對興濟的佛寺與傳說有些瞭解。興濟縣城內外皆有佛寺,最有名的莫過於大悲寺與流佛寺。”
她觀察到周太后手腕上戴著潤澤非常的菩提子手串,當年也曾圍觀過皇家禮佛歸來的場景,便生出了說寺廟的念頭。想來,篤信佛教的太后娘娘應該對寺廟很感興趣才是。再者,什麼話都被劉娘子說盡了,除了寺廟之外,她也沒什麼其他的事能說了。
“大悲寺風景最佳,寺外有梅林與竹林,寺內種有海棠、芍藥與木樨。一年四季皆有景可賞,皆有花香飄逸,文人儒士時常流連忘返。說起來,大悲寺倒與京中的崇福寺有些相似,只是沒有香雪海之名罷了。”
“你也知道崇福寺?”周太后略有些驚訝,“是了,你父親是國子監生,你可是聽他提起過?或者,你便在京中住過一段時日?”
“三年前,民女一家隨著父親來到京師,住了將近一年之久。那時候,姑母便常帶著民女去崇福寺進香。”張清皎輕輕抿了抿唇,“民女還曾經遠遠見過太后娘娘、萬歲爺、太子殿下、貴妃娘娘禮佛歸來呢。”
“噢?那倒是有緣了。”周太后笑起來,瞧了瞧溫柔微笑的王皇后。王皇后輕輕頷首,轉而又問起另一位良家子故鄉的風物等等。
旁聽的太子殿下卻不免想道:她才說了一座大悲寺,尚有流佛寺還不曾說呢。這張氏的性情可真是溫婉,或者說該稱之為“老實”?該說的都不想著尋機會找由頭繼續,半點都沒想過要如何出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