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給兒子利落的給兒子換下尿布,順手在兒子小屁股上拍了兩下,看得周琳好笑不已。
作者有話要說: 是不是我寫的太無聊了?都沒有小天使跟我討論劇情?貌似確實沒有什麼有意思的劇情,不過,看著我這麼努力日更的份上,留下兩個字鼓勵我一下也好啊。
☆、第6章 趕年集(捉蟲)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一進入臘月,這時間就過得飛快。年關在即,家家戶戶都開始忙著置辦年貨。
周家村附近的人們趕集都要去鎮上,這個鎮因為附近有一個臥牛狀的小山,就叫臥牛山,鎮子自然也就是臥牛鎮了。
臥牛鎮三天一逢集,今天已經臘月初九,算來年前也沒剩下幾個集了,再不趕就來不及了,要知道有些積極的人家,一月前就開始置辦年貨了。
雞叫二遍,趙氏就把女兒揪了起來。等周琳穿戴洗漱好後出門,就看到大伯母和堂哥堂弟已經等著了。
莊戶人家不年不節的,很少趕集,平日裡的吃食都是自己種出來的。也就缺油少鹽了,或者咬咬牙買上一回肉打打牙祭,才會到鎮上去。
因此,難得趕一次集,全家的女人孩子都出動了。反正自家有牛車,出門也便利。
之所以起這麼早,是因為臥牛鎮離周家村足有十幾裡地。要是隻靠兩條腿,得走上將近一個時辰。
這個時候,鄉下人趕集大多時間都花在在路上了,因此往往過了中午不多會兒集就散了。不然真逛上一天,回去都得摸黑了。
生怕去得晚了就買不到什麼好東西了,李氏趕緊催著大兒子拉了牛套上車。
任勞任怨的老黃牛載著一架子車的人,不疾不徐得走在小道上,得得地朝著臥牛鎮走去。
因為土路不平坦,即使牛車已經夠慢了,下面還墊著草墊子,周琳還是感覺顛得屁股疼。看大家一副習以為常的樣子,她也不好意思說什麼。
只有趙氏看女兒坐立不安的,活似屁股底下長了釘子,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自己親閨女她不好說,李氏可沒有這個顧忌,“二丫真是個小姐做派,坐著牛車還嫌不舒坦。這也就是咱們家,託生成差一點的人家,想要趕個集,那得生生走上一個多時辰。要是你,還不得癱在半路上。”
周琳有些咋舌,這些古代勞動人民真是能吃苦耐勞。前世今生她也沒有走過兩三個小時的路,不由有些懺愧。
周鑫卻一向喜歡這個溫柔可親的姐姐,聽了自己孃的話忙表態,“要是半道上走不動了,我跟哥哥可以都可以揹著啊。二姐這麼瘦,我覺得一隻手就能拎起來。”
聽了周鑫這不著調的話,一車人都笑了起來,只有周琳氣急敗壞地白了這個弟弟一眼。要不是人多,非得擰掉他的耳朵,成天著三不著兩的。
說說笑笑間,牛車終於到了臥牛鎮。待到穿過一道跨街而立的牌坊,就到了集市。
街道兩邊的店鋪鱗次節比,十分有序。街邊還有挑著籮筐的農人來回走過,想要尋找一個合適的攤位。
他們的筐裡大多都是一些自己種的蔬菜水果,米麵糧油一般都是路邊開的鋪子裡才有得賣。
興許是他們來得比較早,現在街上的人並不算多。聽趙氏說,再等上半個時辰,街上指定擠都擠不動。
說著趙氏拉了一把貪看這原生態集市的女兒,“幹什麼一副沒見識過的樣子,又不是第一次來,一個大姑娘左顧右盼的,像什麼樣子。”
周琳一驚,自己可不是第一次來嘛,上次來的可不是她。悄摸地拍下胸口,看來自己以後還是要謹慎一點,這回就差點露餡了。
李氏看這娘倆說個沒完,有些不耐煩,“趕緊的吧,別在這兒耽擱了,一會兒人都上來了。雞鴨魚肉的回來時再買,帶著也不方便。先到前面買些乾貨點心,再給孩子們扯點布做身新衣服。”
李氏把今天的行程簡單安排了下。
周磊趕著牛車拐過這條街,停在了一家鋪子旁邊,屋簷的酒旗迎風颯颯作響,正是一家酒鋪。
周琳正納悶停在這裡做什麼,酒鋪裡就走出來一個瘦小精幹的年輕人,約莫有二十歲上下,驚喜地招呼周磊,“我就說是誰過來了,原來是你這小子。這幾位是?”
周磊叫了聲王大哥,“這是我娘和嬸子,這個是我弟弟金子。”又朝一旁的周琳示意了一下,“這是我家小妹。”
簡單介紹一句,並沒有說出她的名字,好人家的姑娘是不能隨便把名字說給外男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