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對面,走進去就看到一個女掌櫃的。一身素色的婦人打扮,興許是哪家小寡婦,看人進來就笑意盈盈。
再問胭脂,同樣二等的胭脂,那家要十二文,這家只要十文。李氏拿了三盒胭脂,又跟趙氏商量著給婆婆挑了一隻松鶴延年花紋的木簪子。
輪到給周琳買妝粉時,她連忙拒絕了,“我不愛抹這東西,一盒胭脂就夠了。”
趙氏看看女兒水靈靈的小臉,也就沒有勉強。
沒想到最後周磊抱著東西,磨蹭著過來了。一向穩重的大男孩難得扭捏起來,也要了一盒胭脂,約莫是要送給他未過門的媳婦吧。
眼看太陽不高了,周家每個人都收穫不小,就連周鑫都一手拿著糖人啃,一手還抓著一個老鷹狀的紙鳶。
回到酒鋪,跟王滿倉道了謝,又順便打了二斤酒,周家人就匆匆回家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一章寫得有點收不住,砍了一截,還多了幾百字,給自己點個贊。
☆、第7章 蔣來人
置辦完年貨並不代表著萬事大吉,只等過年了,要忙的事情還多著呢。
要知道過了臘月二十三之後就是小年,要擺上糖瓜麻糖祭祀灶神,祈求他們“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這裡民間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意思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儀式。
舉行過祭灶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臘月二十五“接玉皇”“趕亂歲”,臘月二十七八要沐浴,然後就是貼春聯、燃爆竹、迎除夕過新年。
所以,要是有事情的都儘量趕在小年之前做,因為,正月裡一個月都不興動剪子,能不幹活就不幹活。
眼看著都臘月初十了,一大早吃過飯,周爺爺就去村裡找人嘮嗑去了。有兒有孫的,一般不是地裡的活兒都勞動不到他。
院子裡周德全、周德山兄弟兩個在劈柴,周磊周鑫兩個則是去了後山揀柴。要過年了,柴火是怎麼都不嫌多的。
趙氏李氏在正房忙著縫製過年要穿的新衣,時不時陪著婆婆聊上幾句家長裡短。
周奶奶和孫女在床上看著小孫子,這小子都四個月了,大約是冬天穿得厚,最近幾天才學會翻身,正對這項活動十分熱衷,一個不注意就要翻下床去,非得有人不錯眼地盯著不行。
翻了沒一會兒,就開始哼唧起來,周奶奶趕緊去看,“我的心肝兒唉,這是怎麼了?”
一看才知道,這孩子肉嘟嘟的小身子趴在那裡,怎麼使勁兒都翻不過來了,急得腦門都冒汗了。
周琳看了看說,“阿奶,寶兒像不像個翻肚兒的小烏龜?”
周奶奶照孫女手上拍了一巴掌,“真是胡說,哪有這樣說自己弟弟的?”
烏龜可不是什麼好詞。不過看了看,心裡也覺得很形象,也不禁笑了出來。
惹得李氏二人也放下活計看了過來,然後也跟著大笑。
聽得院子裡的兩兄弟直納悶,這些女人不知道在做什麼,樂成這樣。
看到孫子都要哭出來了,疼孫子的周奶奶趕緊抱著一頓哄。
趙氏笑完後就把女兒叫了過來,“你還是別添亂了,讓你奶自己看著吧。你也過來做上幾個物件,過年總得送件親手做的東西給婆婆吧?別到時候拿不出手,讓人笑話我不會教閨女。”
有老話說,白天不能說人,晚上不能說鬼。這不,還沒等趙氏將女兒捉到身邊,剛提了一嘴的蔣家,就有人上門了。
聽到動靜,李氏走到門口挑開門簾一看,正看到小叔引著個年輕小子往堂屋走。高興地回屋小聲說,“是咱們家新姑爺上門了,弟妹快出去看看吧。”
趙氏放下手裡的活計,不緊不慢地帶著女兒出門。這時候訂了親的男女之間,就少了一些拘束,在家人眼皮底下見上一見還是沒有問題的。
來的是蔣福生和哥哥蔣福軍,此行是來送年禮的。蔣家兄弟上前叫了伯父、伯母,叔叔嬸子,言明來意。原來是趁著現在還不太忙,將今年的年禮送來了。
李氏和男人去歸置年禮,趙氏就回屋抓了一盤子瓜子糖塊,招呼兩人坐下,又指使女兒倒了糖水親自端上去。看著女兒行事大方毫不羞怯,覺得十分欣慰。
其實別說她一個現代來的女孩子,就是這兒土生土長的農家姑娘,也不是見個外男就含羞帶怯的,見見未婚夫和大伯子對周琳來說十分坦然。
她也不想想,人家是對無關的外男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