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的慌。他自問自登基以來,就一直勤勤懇懇,所治理的大堂也日益繁華,沒道理老天這麼不待見自己啊!難道是自己真的哪裡做得不好,惹怒了天神?
作為一個皇帝,玄宗原本不是這樣敬畏鬼神之說的,可是現在由不得他不信,老天都已經降下懲罰了。玄宗因此變得疑神疑鬼,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以前有多麼不屑,他現在就有多麼害怕。
所以當李瑁一覺睡到第二日天明時分,起來覓食的時候,便看見玄宗披著件裘衣,一個人去了寺廟的正殿。
這件寺廟的正殿裡,供奉的是東嶽大帝,這位大帝主萬物之始、生死之期,排於玉清元宮之第二位,冠五嶽之首,有傳說是盤古的孫子。
而現在,大唐的皇帝陛下就虔誠的跪拜在這座東嶽大帝神像的底下。
“朕自即帝位以來,得蒼天佐助,國家昌盛,萬民安泰。朕此次登封泰山,本欲為萬民祈福,但,如是朕有什麼過失,不配來泰山封禪,請上天來懲罰於朕;如是隨從的人員沒有福分參加封禪,亦請上天降罪於朕,隨從的兵士和騎乘的馬匹確實受不了徹骨的寒風,請蒼天暫停風寒吧,朕願以三跪九叩之禮,徒步上山,望蒼天看到朕的誠意! ”
在長明燈的光照之下,玄宗的臉色顯得過於嚴肅。熟料一早就在外邊偷聽的李瑁突然闖進殿中,直接跪在了玄宗身邊,說:“請神明明鑑,我乃大唐十八皇子,我父皇今日前來禱願確實是真心一片,可是請神明憐惜父皇大病初癒,小子不才願意替父完成登山之禮,請神明不要怪罪!”
“胡鬧!”玄宗怒到,可是李瑁不是隨便說說,他跪拜完神像之後,像著玄宗又再跪了一次,說:“請父皇放心,兒臣自願為父分憂,必定虔心走完這條路”說完果斷起身,朝著寺院大門方向走去,直接出了大門,完全不顧身後玄宗的勸說聲!
這裡說的三跪九叩之禮,便是說人行一步,就跪下磕三個頭,再起來行一步,跪下磕三個頭,如此迴圈。
李瑁一走出寺院大門,才行一步,就開始磕頭,身後的玄宗才得以在被吵醒的眾人的簇擁下趕上李瑁。
原本玄宗是要阻止李瑁的,可是說來也奇怪,李瑁這麼一跪一拜,多日來盤旋不斷的怪風明顯就弱了幾分,等李瑁再多行幾步,烈風就開始轉柔了。
從玄宗口中知道事情經過的高力士連忙進言說:“老奴還請陛下成全了瑞王爺的這份孝心,您看連老天都被瑞王爺的孝心感動了,陛下就收下瑞王爺的這份心意吧!”
玄宗看李瑁所行之處,一直籠罩在山上的濃霧也慢慢散開,他便也不多說什麼了,對著張說吩咐讓全部人馬跟上,然後自己率先跟在了李瑁的身後。玄宗想著就算三跪九叩之禮讓瑁兒替去了,可是自己也應該親自上這泰山,方能彰顯自己的誠意!
就這樣,一行人打頭的事每走一步就要跪下磕三個頭的李瑁,後邊跟著大部隊,在後邊,就是寺廟裡跟上來的和尚們。所有人慢慢朝著泰山山頂的方向走去,而他們所到之處,狂風漸漸平息,濃霧緩緩散開,青山才露真面貌,烏雲退散初見陽,若是有旁人看見這一幕,必定要以為是什麼神蹟啦!
還好眾人寄居的寺廟在泰山山腰上,李瑁用這三跪九叩的禮節,從清晨走到了正午,從正午走到了傍晚,又從傍晚走到了子夜。還好有底下人懂得拿火把給李瑁找個前路,高力士又貼心的給李瑁披了件披風,不然李瑁還真不一定能順利的在第二日太陽初升之時到達了山頂。
此時李瑁已經虛脫到了極點,這整整一天裡他可是滴水未沾的行了千多個禮,勉強撐著看玄宗完成祭天禮,他就撐不住倒下了!
所以最後李瑁是被人抬下山的。還好李瑁底子夠好,又是年輕力勝的時候,太醫說他只是一時之間過度疲勞,好好調養一段時間就能沒事,不然武皇后看見寶貝兒子被抬著下山,一定手刃了跟去的所有人!
等李瑁被安頓好後,踏踏實實的睡了一個好覺,再醒來的時候,張九齡派來的人才到。李瑁從來人口中得知了長安城的情況,深知李璵為人的他自然知道此次必然不能善了,說不定那條毒蛇已經打算抱起傷人了,李瑁擔心被留在長安的咸宜公主和崔玉媖等人,自然等不及要趕回來,要不是武皇后擔心他的身體,硬是留了他一天好好調養,恐怕李瑁還能早一天飛馬趕回長安。
自然,李瑁的猜想一點也沒錯,到了長安之後,他將帶來的人兵分三路,一部分前去皇宮檢視情況,一部分到咸宜公主府去照料,而他自己,就帶著剩下的人趕回了瑞王府。李瑁一到家門口,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