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衝動,下令要了李瑛的命。
人就是這麼奇怪,所以李瑁才會讓武皇后千萬不要在玄宗面前數落李瑛,也千萬不要給玄宗壓力讓他誅殺這個二兒子。相反,他們還應該請求玄宗看在與李瑛多年的父子情分上,饒了李瑛一命。
“可是此時是除掉李瑛最好的時機,如果錯過了,難保他日李瑛不會東山再起,本宮寧願陛下怨我一時,也不願意放虎歸山,給將來多增變數。”武皇后也有自己的想法,李瑛畢竟做了這麼多年的太子,明裡暗裡也有不少支援他的人,這一次放過了他,萬一他賊心不死,集結力量重新來過,恐怕就沒有現在這麼好對付了。
李瑁搖搖頭,對自家母后說:“母后以為一個企圖造反未遂的太子,還會有多少大臣支援?就算李瑛這一次真的死不了,可是也已經元氣大傷了,將來的地位,料想會比一般的皇子還低,而且父皇經過此事之後,一定會對他起了戒心,他不可能再翻出什麼浪來。”
“反倒是,”李瑁話鋒一轉,指著李璵的忠王府的方向,說:“反倒是現在太子倒臺了,我的好三哥怕是要想著怎麼把我也牽扯進去呢吧,母后,這時候咱們更加不能錯,不然就成了別人手中的刀子了!”
武皇后這才想到還有一隻笑面虎躲在人後等著撲食呢!整場風波,李璵幾乎都沒有冒過頭,好像真的是心灰意冷,打算退出一般,看是武皇后相信,如果此時自己和瑁兒出了差錯,估計那位忠王一定會緊追不捨,不狠狠從自己身上咬下一塊肉,他是不會甘心的。
這麼一想,她就覺得聽兒子的話,保守一點也好,至少不會替他人做嫁衣,如果別人想要太子徹底倒臺,那就讓別人鬥去吧,沒道理讓自己替別人擋了風險。
有了母子兩的這番談話,眾人翹首以盼的十八皇子與太子兄弟相殘的戲碼就落了空,瑞王李瑁不但沒有上書請求陛下誅殺太子,反而給這位太子二哥求起了情。
不是沒有人和李瑁一樣,給太子求情,可是這種事有了比較就更能看出誰是虛情假意,誰是真心相待。那些個諫官整天寫文章上呈,說是為太子求情,其實是為了把自己的名號擺到陛下面前,可是李瑁不一樣,他是實實在在在太極殿外跪了一整天,請求玄宗饒了李瑛一命。
這下眾人就不明白了,你說你好不容易把佔了自己位子的仇敵扳倒了,怎麼還會為他求情呢?不落井下石就不錯了,這麼真情實意地當個聖父,你以為自己演戲本啊!
就連玄宗都不理解李瑁心裡在想什麼,還是他在武皇后那兒歇息的時候,武皇后“不經意”地說出了真相。
當日玄宗到德福宮歇腳,和武皇后自然地聊到了李瑁的事,玄宗就說了:“太子不道,瑁兒怎麼是非不分,給這樣的人求情啊,難道他也是個看不起事實的糊塗東西?”
“陛下,你就順了瑁兒的心思,放過太子殿下吧,他這也是~”武皇后偷偷看了玄宗一眼“哎。”
“你要是知道什麼,就在朕面前說不來,不用背地裡搞怪。”玄宗語氣不大好,估計是還沒從太子那件事換過了,又有些氣李瑁不知分寸。
“陛下怎麼這麼說,臣妾不說,是瑁兒不讓臣妾說,現在兒子的一片苦心反而招了三郎的火氣,那臣妾可就不願意了。”
“一片苦心?你倒是說說他到底想要幹嘛!”
“瑁兒還不是估計三郎的名聲,太子那件事的對錯臣妾不好多加評判,可是瑁兒說不論誰對誰錯,三郎若是執意下殺令,史書上總要記上這麼一筆,平白毀了三郎的好名聲。瑁兒想當面和三郎說說這些話,可是您也知道這幾日您火氣有多大,瑁兒一開口您就要罰他,害得他沒辦法,只能這樣請求三郎諒解咯。”
“再說了,三郎和太子畢竟是父子,太子是您看著長大的,就算犯了天大的錯,您真要了他的命,您自己心裡不痛啊!”
玄宗聽了這些話,心頭的氣才出了一口,想要反駁一句就算自己殺了太子,那也是他咎由自取,可是話到嘴邊他就說不出來了,一言不發地出了德福宮,害的宮中眾人緊張不已。
這下,又多的是人等著看李瑁被罰了,風水輪流轉,這次瑞王自己找死,非要觸玄宗的黴頭,還不得自己倒黴!吼吼,快給本大爺上個小板凳,本大爺要近距離看瑞王是怎麼死的!
可是萬萬沒想到,長安城裡,和李瑁一樣“傻”的二貨居然不止一隻!!居然還真有人附和李瑁,也真情流露地上書玄宗,請求玄宗饒太子一命!而且這個人還不是李瑁那一派裡的人,更甚至,那人還不是以為普通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