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頭看向門口。
睿王含笑進門,目光相對,睿王朗聲道:“父皇,兒臣聽聞三弟在鎮州立了功,特來賀喜,老三文能撫民武能震懾三軍,此戰遼兵必敗。”
這話很入耳,宣德帝卻搖頭道:“尚未開戰,還需謹慎,不可洋洋自得。”
“父皇教訓的是。”睿王恭聲道,隨即表明來意:“父皇,老三用賞銀激勵士氣,出的應該是他的私房錢,兒臣想過了,老三是為咱們大周帶兵,兒臣身為兄長,不能只叫他一人費心,故兒臣預備了一千兩銀,想送過去,聊表心意。”
聽到“一千兩”,宣德帝默默在心裡算了下,老三每日與三個士兵過招,風雨無阻比試半年,也只需五百兩左右,若再送千兩過去,豈不是添晦氣,預示此戰要拖個兩三年?更何況老三還沒窮到需要他特意補助。
“不必,待老三凱旋,朕多賞他些就是。”宣德帝隨口道,說完拿起一封新的奏摺。
睿王尷尬笑笑,告退了。
腳步聲徹底消失,宣德帝從奏摺中抬起頭,對著老二離開的方向頭疼起來。一個長,一個賢,論寵愛,都是親兒子,哪分什麼高下?老三這兩年才立了些功勞,老二早早管刑獄,從未有過過失。
罷了,戰後再想吧,還不急。
~
鎮州,九月初,遼國十萬騎兵終於洶洶而來。斥候來報,遼燕王韓況、大將耶律雄率領八萬鐵騎從平原一帶直攻鎮州,大將耶律單率領兩萬騎兵從鎮州西側的山路南下,兵分兩路。大周這邊,李隆命鎮守關南的郭伯言帶兵北上,繞到耶律單等人身後,在長城口埋伏,阻斷遼國西軍退路,他與副將荊毅、龍武將軍趙敬帶十萬兵馬,趕到滿城以北,列陣以待遼兵。
將士們出城列陣,趙恆與李隆幾位大將站在高高的城牆上。遼兵未至,趙恆俯首,城外十萬大軍按照父皇所畫陣圖排成了八個方陣,兩陣之間相隔數百步,一字排開,氣勢恢宏。正看著,遠處突然傳來隆隆的馬蹄聲,趙恆抬頭,這一看,心中大驚。
遼兵蜂擁而來,勢如洪水猛獸,大周將士集中一處或可一戰,眼下如此列陣,相距甚遠無法彼此照應,遼兵只需分頭圍剿各個擊破,滿城、鎮守怕會失守!
念頭剛起,一旁龍武將軍趙敬突然道:“主帥,遼兵來勢洶洶,咱們佈陣過於分散,趕緊變成兩陣吧!”
李隆握著城牆,怒容斥道:“大膽!大軍出發前,皇上親授陣圖與我,命我按圖佈陣,不可效仿曹瑜,如今交戰在即,你想抗旨不遵?”
遼兵來的太快,情急之下,趙敬不小心說了大實話:“皇上人在京城,怎能預料兩軍交戰情形?曹瑜違詔兵敗,是罪,我等遵詔卻罔顧軍情致使鎮州失守,難道就不是罪了?左右都是罪,末將寧可抗旨退遼兵!”
竟然敢指責皇上的不是,李隆大怒:“你……”
“李隆聽令,立即變陣,事後若或罪,本王獨當。”十萬火急,沒時間浪費唇舌,趙恆當機立斷,以監軍之權命令道。
監軍最大,李隆不得不聽,見遼國騎兵距離己方不足兩裡,快馬狂奔轉眼便至,大周根本沒有時間變陣,李隆心思一動,正要以來不及為由堅持皇上命他擺的八陣,趙恆卻先他開口,冷聲吩咐道:“荊毅面忠厚,派他去詐降,合兵之際,聽鼓聲襲遼。”
兵不厭詐,此計雖有失體面,但與鎮州城池百姓比,體面又算什麼?
壽王武斷不容忤逆,與京城的宣德帝簡直一模一樣,李隆無話可說,只好派副將荊毅去詐降。
遼國主帥是燕王韓況,聽聞大周要降,韓況喜不自勝,既然可以不動兵戈拿下滿城、鎮州,為何還要打?主意已定,韓況立即吩咐遼兵停下,等候大周合兵來降。遼國大將耶律雄卻覺得不妥,提醒他提防周軍有詐。這幾年耶律雄在遼國已經成了軍神般的人物,百姓們敬他,同朝官員卻有不服氣者,韓況便是其中一個。
“先前將軍幾番苦戰,都未攻下滿城,今日周將畏懼本王之威,主動獻城,將軍是不是不舒服了?”韓況盯著耶律雄,嘲諷地笑道。契丹蠻夷,說話都沒中原人的彎彎繞繞,想什麼就說什麼。
他蠻,耶律雄卻不衝動,既然苦勸無效,他便閉了嘴。
韓況冷哼一聲,身穿鎧甲去城外迎接前來投降的荊毅,結果就在遼國騎兵放鬆警惕之時,周軍之後突然傳來一陣疾風驟雨般的鼓鳴,說好要投降的大周將士,也在荊毅的率領下,殺聲震天地衝了上來。
李隆或許看不清形勢,但絕對是名猛將,身先士卒,遼國騎兵一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