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只剩下最後的一條路。
“去幫我把袁松請來。”
謝文元知道她本就在為糧食的事煩心,經過今天這事後,她心裡一定更加著急,“大人還是先歇歇吧,這糧食的事總不是一時半刻能解決的,莫要累壞了身子……”
青辰搖搖頭,看向他,“我想到解決的辦法了。”
謝文元疑惑地看向她。
“一年,兩稻。”
第139章
所謂一年兩稻,即是在同一塊土地上一年內種兩次稻子,能得到兩次收穫。稻子的生長和成熟,與日照關係很大,日照時間越長,成熟越快。如今的大明朝,在最南端的海南島地區已經實現了一年收穫兩次甚至是三次稻子。
而在雲南省,百姓們雖也有嘗試,但很少有成功的。這與稻子的品種、氣候、種植方式等等都有關係。因為成功是偶然現象,所以大多數百姓並不指望一年能收穫兩稻,因此也並不選擇成熟期較短的稻子品種,之前他們所種的稻子,就是得等到秋末才收穫的品種。
而現在青辰要做的,是要保證一年兩稻在元江府的土地上都取得成功,而不是隻有偶然。只有這樣,元江府的百姓們今年才有糧過冬。
一年兩稻,通常是夏天收穫一次,到了秋天再收穫一次。可如今已是快到九月了,離過冬僅剩三個多月的時間。也就是說,現在播下去的種子若是不能在入冬前成熟,那等氣溫低到了一定程度,稻子依然會被凍死。
青辰面對的難題是,她必須說服百姓們再種一次稻,而且要保證這一次種植可以獲得收成,否則元江府的百姓就將再一次經歷絕望,這將是比遭受雹災還要巨大的打擊。
因為人的信心,是經不起再三的摧殘的。
若真的到了那一步,青辰這個知府,就很難再取得百姓的信任了。以後想要在治理這個地方,那便是難上加難。
打定了主意,青辰便請了兩位擅於觀看氣象的人來問詢,得知今年雲南的冬天來的不早也不晚,但所幸氣溫應該不會很低。有了這個前提,接下來便要盡人事了。
謝文元很快就把袁松領來了。
青辰跟袁松說了自己的想法,“一年兩稻勢在必行,只是我們的時間有限。所以,我要你儘快改良稻子的品種和種植方案,務必在九月初讓秧苗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