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起來之前周文彬和他講過,有些考官喜歡考截搭題,就是取四書中兩個不相干的句子拼在一起。但是因為這樣做考得太偏,初級的縣試、府試、院試不太會考這樣的題目,反而在鄉試中屢屢出現,所以周文彬也沒有多講,畢竟他自己也是因為在備考鄉試才對這樣的題型有所涉獵。
順著截搭題這個思路,林清終於抓住了頭緒!
此處應該是出自《論語子罕第九》,子罕言利與命與仁。和下一篇的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
第一句話的意思是孔子很少會去談論利益,命運和仁義。第二句話的意思是達巷這個地方的人都說孔子特別偉大,不憑藉自己的學識淵博而成名。
找到了出處,可是林清覺得這四個字拼湊在一起仍舊沒有什麼可寫的!與仁,達巷,能說出什麼聖人之言?!
可是八股文就是如此,你就算覺得寫無可寫,論無可論,但是仍舊要硬著頭皮去破題,去承題,還要破的巧妙,破的有想法,寫的又妙筆生花,這才算是一篇好文章!所以別一味的說八股文禁錮了人的思維,既然能八股取士,自然也有它的精妙之處。不能熟讀四書,就連出處也找不到,會死讀書的,也答不好這個題,光靠歌功頌德,阿諛奉承,也成不了大才。
總而言之,非能人不足以駕馭此類文章啊!
林清想了將近半個時辰,才將破題點定在:仁未易明,而巷以達稱者可記矣。(注1:引自八股文試題)
長舒了一口氣,有了方向之後,林清方才開始動筆打草稿,等終於將整篇文章都做好謄寫完,又檢查了自己填寫的姓名、籍貫、三代履歷,確認無誤後才發現天也近黑,馬上就要開始收捲了。
等林清走出府衙時,感覺自己整個人都是飄著的,耳邊不時傳來眾學子的討論聲,好幾人都在驚呼最後一題的出處,看來不少人都沒想到這次的考試模式是這樣的,還出了截搭題,打了大家一個措手不及!
然而令眾人更加沒有想到的是,知府大人好像玩截搭題玩上了癮,第二天的經義題,雖然只有兩道,但居然全是截搭題!
這次林清雖然摸準了截搭題的套路,很快就領會其含義,但是想要破題卻是變得無比艱難,兩道題整整做了一天,一直到官差擊鼓,示意考試終止才堪堪停住筆寫完。離開林清幾個考棚的一學子,官差來收卷子了還在寫,官差可不會給你更多的時間,直接將卷子搶了過去繼續收下一個考棚的試卷。
那名學子被收走試卷後,崩潰大哭,堂堂七尺男兒,此刻卻哭的比三歲孩童還傷心!讓林清聽了心裡特別不是滋味——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金榜題名時。可是更多的人只經受了十年寒窗的苦,沒盼到金榜題名時的喜悅。
考到第三天的時候,所有學子都已是面無人色,哀嚎一片,有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考生,甚至第三場就沒有來參加,直接逃避面對。
最後一場卻是讓人意想不到的簡單,以勸農桑為題賦詩一首,要求五言六韻。林清生於農家,長於農家,對農家生活再是清楚不過。林清的詩賦一向被荀夫子稱為不開竅、無靈氣,今天卻是感覺筆隨心動,難得來了一回靈感,整篇詩賦一蹴而就,刪刪改改也不過一個時辰未到,就將卷子答完了。
可能詩賦確實簡單,很快就有學子開始陸陸續續的交卷,林清也跟在後面交了卷,收拾好考籃,這才伸了個懶腰準備回去。
林清邁出了府衙的大門就開始四處找林三牛,可是卻發現居然沒找到他的身影!
這可太奇怪了!這幾天林三牛每天都是和林清同進同出,生怕他在這裡考試出一點意外,府城他也人生地不熟,一心只等林清考完試回去。林清勸過他在客棧等,但林三牛不樂意,情願在府衙門口和別人東拉西扯談些關於科舉考試的事情,然後一直等到林清考完試出來,天天如此。
可為何獨獨今天卻是不見蹤影?林清心頭不由產生了一絲不好的預感,快步往前走了幾步,依舊沒有看到林三牛,正準備去附近的大街小巷找一找,卻聽到了林三牛熟悉的聲音:“狗子,爹在這兒呢!”
聲音有些低,但是林清還是一下子就聽出來了,轉過身立即朝聲源的地方跑去,卻看見林三牛用袖子遮著臉對林清道:“狗子考完了吧?咱趕緊回去!”
“爹,你這是怎麼了?!”林清原本瞥到林三牛嘴角邊的淤青還以為自己看花了眼,扯下他的袖子才發現竟是整張臉都被打的青一塊紫一塊的,眼眶周圍尤其嚴重,被打的高高腫起!
第28章 第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