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也都停了下來,留下的只是無盡的沉默,整個偏殿坐了一百多人,卻奇異地落針可聞。
永康帝認為是兩全之策,誰知韃靼王子卻不屑地笑了起來,介面道:“四公主國色天香,我才想讓她做王妃,中原其他女子我不感興趣。若是皇帝陛下不捨得四公主,那麼就算了。”
這句算了,雖然說得話不恭敬,但是卻讓全場人都鬆了一口氣,只是這口氣還沒完全松下去,卻聽布日固德繼續道:“不如就請皇帝陛下賞賜我白銀五百萬兩,讓我回去後好向族人炫耀大明皇帝的慷慨!”
五百萬兩?!戶部尚書孟景榮差點沒跳起來!這韃靼王子還真敢提,大明如今一年的國庫稅銀才只有一千萬兩白銀不到,若是碰上天災**,這點銀子還應付不過去。韃靼王子一開口就是要五百萬兩白銀,要了大明國庫整整一大半的稅銀,這和搶有什麼區別?!
而他們韃靼又朝貢了些什麼東西呢?禮部呈上來的單子他早就看過了,摺合白銀不過數千兩。打著朝貢的名義出使大明,合著是想讓大明給他們韃靼上貢嗎?
話裡說的好聽,也不用和大明和親了,還向族人炫耀大明的慷慨,大明能慷慨的了嗎?
永康帝雖然不熱衷朝政,但是國庫裡有多少銀子心裡還是有數的。這個五百萬兩,還真是開的非常的讓人難受,你說拿得出,是拿的出。將國庫裡的銀子拼拼湊湊夠的,但是拿出去之後呢?大明的百姓要怎麼辦?今年上半年還沒過完,還有那麼多事情要做,有那麼多需要花銀子的地方,永康帝就算再不通俗務也知道這沒銀子老百姓過不下去,沒銀子一個國家也過不下去啊。
只是若不給,那韃靼王子臉上浮現出一抹陰狠的笑意,放佛成竹在胸,根本不怕你大明皇帝不爽,同時還挑釁似的看了眼太子趙賢,心想著在城門口你下了我面子,如今我要讓你老爹都在群臣面前丟盡臉面!
永康帝玩弄心術、制衡朝堂一流,年輕時候也有開疆擴土的野心,但是這麼多年早就淡了。人年紀大了,就想著安穩,根本不想引起兩國爭端。若是一個不好,大明在他手中亡了,那麼他就是千古罪人啊!
況且,看那韃靼王子的神色,根本不懼你不答應,難道這次韃靼就是故意要惹怒大明,以此開戰?!
古代人都講究開戰要名正言順,若是韃靼就是要這一份“名正言順”,大明拒絕不是正中下懷了嗎?
永康帝能想到的,自然內閣幾位閣老也都想到了,一時間,真真是舉棋不定,難以抉擇。
上面的大佬不發話,下面的官員自然更不敢插嘴,而坐在大殿內最角落的林清,此刻卻是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
如果說以前發奮讀書,還是因為懼怕前世因果,自家身家性命有礙,那麼如今就是懼怕自己真的會成為亡國奴!
林清畢竟沒有進入政治的最中心,很多情報也只能從太子那邊獲得,而太子這邊的情報也不夠詳盡,或者說蒐集情報的人沒辦法蒐集到林清想要的資訊,所以林清能知道的東西有限。
據林清所知,如今大明最大的兩個敵人就是韃靼和瓦剌,只是因為韃靼和瓦剌同爭一片草原,積怨也深,所以兩國經常交戰。他們都會在寒冬之時休戰,牧草不豐就來大明邊域劫掠,搶劫一些東西好過冬。大明軍隊也會抵抗,但是十戰九輸,因為邊境之地本就不富裕,文風也不盛,大明武將有時候甚至還會瞞下戰報。所以中央這邊知道一些邊境的交戰,但也沒有過多的去在意,畢竟都是一些小打小鬧。
因著韃靼和瓦剌互相牽制,所以朝中上下都不認為他們會大肆攻打大明,對於這次韃靼出使,雖有疑慮但認為並非戰事。可是如今韃靼王子在大明的國土上如此強勢,讓人聯想到最近韃靼和瓦剌已經好久不曾聽聞交戰的訊息,忍不住就在想他們兩家是不是要聯合攻打大明?!
韃靼王子那一句,“看來大明是看不上韃靼,不願做朋友了。”就足夠讓那些大明臣子揣摩許久、膽顫許久了。
只是林清憑著現有的資訊分析,卻認為事情真相應該並非如此。布日固德很有可能是虛張聲勢,藉機探聽大明虛實,若是大明答應了韃靼這些無禮條件,才是真正露了怯,讓他們有想法攻打大明!
若是韃靼已經和瓦剌相勾結,決心攻打大明,那麼韃靼派遣王子出使就沒有意義了,只為了觸怒大明,若萬一將布日固德作為質子,倒反而不利,畢竟林清了解到布日固德是韃靼王最寵愛的王子,最有可能登頂王位。而如今韃靼王子親自前來,自然是要獲取第一手情報,並且獲取情報的人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