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也不能比大女兒差。要說章家倒也算得上是高嫁,可親生女兒送去給人做續絃,又是一進門就要做後母,姜大太太怎麼著也是不甘心。
老太太指了姜辛、姜蜜和姜綿去,大太太既是慶幸又頗為不甘。若這門親事好,沒的白白便宜了一個庶女和二房三房,可萬一不好呢?
第18章 、低調
姜大太太這邊糾結著,姜三太太聽了也不免意動,章家這門親事當然是好的,可究竟怎麼個好法,總要親自過去瞧瞧才算。
是以她爽快的接話道:“大嫂一向忙,這姑娘們出門的衣裳、首飾便交給我來辦吧。”
姜大太太沒意見,道:“有勞三弟妹了。”
姜老太太也點頭:“一家子的事,不分彼此,老三家的不辭辛苦也是應當的。只是還有一件,不過是普通的應酬,不可過於奢華,沒的倒讓人嘲笑咱們姜家是暴發戶。”
姜老太太對於章家的親事倒是很想得開,這門親事能做成最好,做不成,那是命。章家三爺是個有本事的,可到底年紀過於大了些,按說年齡相近的,只有姜辛。
可姜辛身子弱,二房又是那麼個情況,與章家實在不配。
還是別冒頭的好。
姜三太太不免有點兒失望。
一房出一個姑娘,倒也公允。可各家有各家的情況。
姜蜜是庶出,雖說養在姜大太太身邊,大老爺又有官職在身,但一般講究的人家是不會聘去做當家主母的。
姜辛就更不用說了,章家肯定是瞧不中的,因此只有自家的姜綿十分有希望。
要說姜綿比姜蜜還大些,親事也一直在議,可前頭和薊州朱家的親事都萬事皆備了,誰想會因為朱老太爺的病故而出岔子呢?
朱老爺朱成山是薊州總兵,長子朱軒十八歲,與姜綿年貌相當。這門親事實在是沾了姜大老爺的光,否則朱家未必會將姜綿看在眼裡。
可因為朱老太爺這一病故,朱成山丁憂回鄉,朱軒自然也要守孝。
按說孫子輩只過一年即可,姜綿雖說十七,也不算大。
可朱軒是個孝順的,非要替老太爺守三年。大周朝孝字為先,這樣的事只有被人人稱頌的份,絕對沒人敢說一個不字。
他是可以等,但姜綿到時候就十九歲了,朱家不願意耽擱了姜綿,故此提出退親。好在朱家態度十分謙卑,又賠了重禮。
姜家老太太也無話可說。
姜三老爺和姜三太太自然不甘心,可老太太說道:“結親是結兩姓之好,既是朱家要退,那就退了吧,別回頭結了仇,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要說姜老太太一點兒都不懷疑,那也太小瞧她了。
可就算是懷疑又能如何?
薊州離燕城不遠,把姜綿嫁過去,彼此也能有個照應,總兵朱成山也是個中正耿直的人,當初雖有高攀之嫌,到底姜老太太是親自點了頭的。
可誰會料到姜老太爺會在這個時候病故呢?
不管怎麼說,朱家不願意耽擱姜綿這個理由,實在足夠光明正大,姜老太太也想就此死磕,只說姜綿等得起,可萬一朱成山起復時不來薊州了又該如何?
大家大戶,內宅裡陰私多了,山高皇帝遠,真要姜綿嫁過去,朱家做些手腳,便是姜綿死的不明不白,姜家都沒地兒去講理去。
姜老太太也知道朱軒替朱老太爺守三年孝這個理由有點牽強,但她也是花甲之年了,她難道不希望自己身故之後孫子、孫女們都孝順?
是以姜老太太退親退的沒有一點猶豫。
門不當,戶不對的親事,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就算小夫妻成親了,也會有諸多的麻煩。姜老太太喜歡姜綿的溫柔、乖巧,想著還是把她嫁在左近的好。
再說姜家往上數幾代,還只是貧民,也就是姜大老爺考中進士,這又熬了十五六年才熬了個從四品。
可姜三老爺就差的遠,只是個普通的商人,也難怪朱家當初雖然應了,卻仍舊想法子悔了這門親事。
姜老太太對姜三老爺耳提面命,說了好幾回:“這兒女親事,最是不能含糊的,那可是關係孩子一輩子的大事。別竟想著好高騖遠,你是什麼樣的情況,姜傢什麼樣的情況,彼此心裡都有數。三丫頭過的好,這門親事才算是好。你大哥的勢,不是輕易能借的,三丫頭的親事,你們夫妻好好思量思量吧。”
不管怎麼說,姜綿的親事是耽擱了下來。
姜三老爺和姜三太太雖然把老太太的話聽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