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著牙含著淚”認下了這門親事,回頭就進宮哭上了,大舅母就差把表妹塞進東宮被筒了,太子妃現在是挺著個大肚子天天還要應付那幾人,這兩天臉都快瘦沒了,他能不心疼嗎。
後來,這夏家也不知從哪裡知道的訊息說是東宮手裡有從考的名額,他那位大舅這幾日是屢次三番的試探,就差明言想要了。太子就不知道他這位大舅舅哪來的優越感,還想進禮部,他還想朝著內閣蹦躂是怎的,瞧把他能的,要不是怕在眾人面前崩人設,太子早就想指著大門讓他滾了。
“明誠只是覺得夏大人去禮部任職最合適,所以才想藉此良機促成美事。”
確實是,京中實缺就那些,六部堂首又都在各位閣老掌控之下,其中吏部今年剛出了大變動,大皇子一倒,泰半堂官都折了進去。那裡現在正是幾位閣老的爭鬥之地,就夏鋮那個腦子放進去恐怕會被人碾成灰。刑部兵部就更不用想了,那是魏康兩位皇子的地盤,夏家人進去得被人生吞活剝。
那麼剩下工部、禮部和戶部,不用問也知道夏鋮會想去戶部,關鍵戶部是蘇家的大本營,當年蘇祈銘就是從戶部尚書入的閣,現在蘇家大爺還在戶部裡頭任職。放夏鋮到戶部,他不會被人刁難,但以後的風險性太大,哪天蘇家要是決定站隊了,這不就是現成的東宮把柄嗎。再說蘇夏聯姻在即,弄一塊兒顯得太子吃像太難看了。
所以讓夏鋮去禮部是最合適的,清貴體面還不掌實權,怎麼也闖不出大禍來,還能讓乾清宮滿意,畢竟雖然聖上現在有意放權太子,可這裡面的分寸也是要拿捏好的,要不然前頭那些表態不就功虧一簣了嗎。再說從考這職位說白了就是要聽從主考官的差遣,邵文熙不放權,夏鋮就只能掛個名,撐破天去也不過給他漲點資歷,就是考生認座師,人家也不會舍了邵文熙這尊大佛轉去拜夏鋮這座小菩薩,委實沒什麼好擔心的。
黎渙中好歹為官那麼多您,怎麼會不知道趙秉安是怎麼想的,但他就覺得這件事辦的不妥,坤寧宮那位有一就有二,一旦開了這道口子,以後夏家恐怕還會有各種各樣的要求,到時候,東宮是允還是不允?更進一步,將來太子登基,皇后要是攜夏家行漢朝竇太后之為怎麼辦,本朝雖還無後宮干政的先例,但上下幾千年毀在外戚手上的王朝還少嗎。
老大人打定主意之後壓根不聽勸,對著趙秉安就是一頓狂斥,他老人家認死理,非要把趙秉安腦子裡的條條框框都給掰直了不可,太子他攔不住,邵雍的徒弟總還是可以的。
第115章 當斷不斷
頂著東宮眾人同情的目光,趙秉安面色蒼白的退出了藏書閣; 旁邊太子臉色也不好; 怎麼說; 永安侯府最近都為自己出了大力; 這黎太傅也太不近人情了些。
何況,夏鋮之事,原就不是趙秉安的主意,不過是自己提了一嘴坤寧宮之後,明誠獻上的解憂之策,他一片忠心何錯之有。
此刻趙秉安面上惶恐,心裡卻鬆了一口氣; 原以為這聞名朝野的黎太傅會是何等厲害人物; 如今看來; 不過是個頑固不化的糊塗人罷了。真按照他嘴裡的那一套來,恐怕不用其他諸王算計,太子就能挖坑把自己埋了,他是覺得乾封帝沒有私心; 還是覺得滿朝上下皆是賢臣良將啊; 想走光明大道,那也得有那個條件啊,沒看見東宮前些年走得多坎坷嗎。
再說,夏家再不濟那也是太子的母家,黎太傅當著東宮上下的面如此貶低,呵呵; 他真當坤寧宮那位皇后娘娘是個好性的呢!雖然從平日裡的行事作風來看,這位夏皇后不像是有什麼大智慧的人,但就趙秉安來看,她絕對不傻,最起碼就知道牢牢抓住對自己最重要的東西,比如說太后的護佑、東宮的愛重。
當今聖上登基二十幾年,後宮裡是幾度飄搖,要不是壽康宮老太太一次次出手護著,就夏皇后那拎不清的腦子和夏家那不功不過的幾兄弟,怎麼鬥得過當時備受寵愛、如日中天的誠王母子。要知道,大皇子的封王詔書是和立太子的詔書同一日發下的,宋氏雖只是貴妃,可人家實打實掌了宮權好些年,不像夏皇后,一年到頭只能縮在坤寧宮發呆。
至於太后她老人家為什麼願意偏袒夏皇后,當然因為太子打小是在鹹福殿晃悠大的啊,雖說七歲之後就遷宮了但那些年的情誼可是抹不去的,再說太子也相當念舊情,早些年去鹹福殿請安的次數比乾清宮都多。
這也是趙秉安猜測東宮早年不受寵的原因之一,聖上就算再孝順也架不住太后一次次不問緣由的偏幫東宮,尤其被針對的又是他的嬌妃愛子,枕頭風一吹,他心裡豈能不窩火。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