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駛上通往那座遙遠城池的路上時,六福悄悄告訴雙魚,安姑姑是當年隨榮妃一起進宮的榮家人。榮妃死後的那幾年,她一直在年幼的七皇子身邊。七皇子出關外後,她並沒出宮,留了下來,至今未嫁。
第11章
宮中昭德殿那間雙魚曾跪覲過今上的御書房內,徐令此刻已向剛下朝回來不久的皇帝稟告完雙魚出京的情況。
“什麼人和她同行?路上可有保證?”皇帝發問。
“啟稟皇上,奴婢照您吩咐,從諸衛羽林裡選派了一隊精兵護她同行。出了玉門關,便有上鎮將王大鶴接應,將她送至庭州。王將軍在關外多年,對地形十分熟悉,皇上大可放心。”
大興立國後,為抵禦北方突厥,沿襲了前朝軍制,在與突厥地界相交的邊境地帶設定了上百個軍鎮,根據地理位置和規模大小,分上、中、下三種建制,一有異動,便可相互聯絡調遣兵將。軍鎮歸都護府統轄,最高指揮便是鎮將。上鎮將為六品武官。這個王大鶴是忠良之後,勇猛善戰,在幾場對突厥戰役的功勞簿裡都有他的名字,皇帝也知道他,聽完點了點頭,沒再說話。
徐令見皇帝似乎陷入沉思,便在邊上候著,片刻後,試探著道:“皇上,您下朝後還沒用膳,您先歇會兒,奴婢叫人給您傳膳……”
皇帝頷首。徐令躬身後退出去時,皇帝忽然又叫住了他。
“你替朕傳個話,讓劉伯玉來見朕!”
“是。奴婢這就去傳旨……”
“不是在這裡!你替朕安排下。朕出宮。”
徐令微微一怔,抬眼看向皇帝。
“宮裡朕的身邊兒,還有個能說話的地兒嗎?就在這會兒,不知道哪個角落都有什麼人的眼睛在睜著,盯著朕的一舉一動呢。”皇帝神色冷淡地道。
徐令後背立刻沁出了層汗意,慌忙下跪:“皇上……”
“朕說的不是你!你跪下去幹什麼?起來吧!去替朕安排下。”
“是,奴婢明白了!”
徐令急忙爬起來,再次躬身退了出去。
……
次日,劉伯玉懷著忐忑心情悄悄趕到了位於京郊的鹿苑。
鹿苑是皇家林苑,佔地廣闊,外通水系內含湖泊,處處亭臺樓閣奇花異木,美輪美奐。以前暑熱時,皇帝每年都會來此避暑。但這幾年已經不大過來了。
昨天一早,沈雙魚離京去往了庭州,這個訊息很快就傳了出去,劉伯玉自然也知道。
皇帝突然打發沈雙魚去庭州,目的是什麼,眾人私下議論紛紛。
有人猜是懲罰。
但劉伯玉可不這麼想。
聽到這個訊息時,他立刻就把她的此行和此刻還遠在庭州的七皇子給連線了起來。
據他所知,皇帝此前似乎派人去庭州給七皇子傳過幾次詔,內容似乎是召他回京。這也不是什麼秘密了。
至於皇帝為什麼要召這個十年前與自己反目的兒子回來,目的是什麼,劉伯玉不敢亂猜。
可能父子天性,老皇帝后悔當年舉動了,此純粹是舐犢之舉。畢竟,當年的七皇子可是他最寵愛的一個兒子。
可能召他回來,是為了敲打,甚至利用曾位列八大柱國之首的榮家尚存的餘威來牽制另外幾個有著雄厚背景正蠢蠢欲動的皇子。
又可能……
劉伯玉也不敢亂猜了。
就在他翹首等著七皇子歸京時,後來卻沒有後來了。
七皇子一直沒有回來。
所以現在,突然得知沈雙魚去了庭州,憑了第一感覺,劉伯玉就覺得和七皇子有關係。
接著他得知皇帝要秘密召見自己,不敢怠慢,匆匆就趕了過來。
他從鹿苑一扇側門被人引著入內上了條畫舫,船飄至湖中,他屏住呼吸等候良久,終於聽到一陣腳步聲傳來,抬頭,果見皇帝負手而來,面色沉靜若水,看不出半點喜怒。忙下跪叩頭。
劉伯玉叩頭完畢,卻久久不聽平身之聲,原本就忐忑的心情愈加緊張。也不敢抬頭,只久久趴伏在地,紋絲不動。
半晌,就在劉伯玉跪到雙膝發麻,忽然聽到頭頂皇帝的聲音傳了過來:“劉伯玉,你居心叵測,可知罪?”聲音森冷無比。
劉伯玉微微抬頭,正撞到對面座上皇帝射來的兩道如電目光,心裡頓時明白過來,想必自己那日與韓王的私會已經被皇帝知曉了,大驚失色,頓時冷汗涔涔而下,慌忙撲下去叩頭,口中道:“皇上,臣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