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之子的推崇。天和帝也曾當面稱讚:“吾兒甚嘉。”由此可見,年僅九歲的九皇子的心機已經如此深沉,若是其長大成人,必是更加可怖,朝堂之上必定有其一席之地。
沈皎覺得自己的世界觀已經破碎,需要重塑。比起自己,九皇子才像一個穿越者,能在這麼小的年齡,就做到如此地步,這已經不單單是智商高了,這絕對是開掛了。唉!神童果然是存在的。比起他,自己一個心裡年齡二十多歲的人,一天到晚撒嬌賣萌裝小孩,也是夠了。
不過,若是讓沈皎重新選擇,她還是會選擇裝小孩。因為她知道以自己的智商,絕對不是什麼神童。她一不能過目不忘,二不能思維敏捷,行事周全縝密,除了有著前世二十多年的不同閱歷外,並沒有能成為神童的能力。她若是去裝神童,絕對會成為傷仲永的。
所以,沈皎在聽完三哥對九皇子的評價時,不禁慶幸,自己還好沒從一開始就裝成神童,不然現在絕對沒法兒收場。沈皎覺得以自己的智商是玩不過九皇子的,她以後見到九皇子一定要繞道走,絕不給自己找麻煩。
講完皇子,沈長映便開始普及其他人。在崇文館,皇族中除了皇子,還有不少宗室子弟。這些人身為皇族,身份高貴,如宗正令閔王的嫡長孫,閔王是天和帝叔父,輩分高,在宗室中德高望重;還有天和帝最信任的異母弟弟豫王的世子等,他們從不參與崇文館中皇子的爭鬥。對他們來說,無論下任皇帝是誰,基本都不會影響他們的尊榮。
除了皇族,剩下的都是朝臣之子。這些人同皇族一樣分為兩類。一類是早已站過隊的朝臣之子,他們在崇文館中依附各自家族選擇投靠的皇子而生存。這些人多是宮中后妃親眷,從他們一入崇文館便被打上了標記,如文昌侯世子和韓國公長孫等,他們註定是七皇子和九皇子的人。其他過早站隊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小家族的孩子,家中只有一個正三品官,剛好有進入崇文館學習的資格,所以,提早投資站隊,希望能搏一把,若是對了,家中便可在京中立足。現在的韓國公就是這麼來的,大家都想自己的家族成為第二個王氏。
第二類就是像沈長映這樣的純臣之子。家族底蘊深厚,姻親故舊遍佈朝中,卻從不參與黨派之爭,是為皇帝心腹。這樣的重臣之子,便是皇子也不能對其如何。可是,即便如此,他們每天還要應付各種拉攏,試探等手段。令人煩不勝煩。
沈皎無比慶幸雖然皇舅舅給自己找了一個是非之地上課,但卻也給了自己單獨上課的特權。不然,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每天應付這麼多人的算計。
“阿皎,若是不出意外,你後天就會去崇文館進學。第一天,肯定會收到各方的試探。不過,他們只敢暗地裡小心地試探,不敢為難你的。你不要太擔心”沈長冀蹲下和沈皎平視,安撫著妹妹的心“你三哥說得這些,只是讓你對崇文館的人際關係有著一些瞭解就行,不至於什麼到時候慌了手腳。”
“若是遇到什麼事情,就去正殿找你三哥,他會幫你擺平的。另外,以你的身份,無論對上誰,都不必害怕。”
沈皎聽著大哥對自己的安撫,心中逐漸變得平和。
後日清晨,沈皎剛一踏進崇文股的大門,便見識到了其中激烈地爭鬥。
第16章 爭鬥
清晨,沈皎在一家人的相送下,乘著前兩日內府局送來的銅輦車,擺出儀仗,和沈長映一同前往崇文館。
一路暢通無阻,沈皎剛下馬車,就被匾額上的字跡所吸引。“崇文館”三個字為篆書所寫,蒼勁有力,給人一種鐵線銀鉤之感,蛟龍蟠曲之美,同時又古樸美雅,安靜祥和,實在是震撼人心。
崇文館佔地極廣,規模宏大,南北中軸線上主體建築依次為門頭,二門,講堂,校經堂,御書樓。講堂為崇文館正殿,材料以木為主,屋簷高挑,古樸自然,莊重大方。屋頂以青綠璃瓦蓋頂,門窗圍欄也多用慄,墨綠等色,給人秀麗淡雅之感,又顯得古樸沉著安靜。這些顏色與周圍環境既產生強烈對比,又互相調和,使人心境清淨。
御書樓極為藏書樓,層高三層。整個建築為磚石結構,整石雕砌,牆壁極厚,即可防火,又可避免室外溫度變化對殿內的影響。整座樓坐北朝南,殿門十五間,殿進兩重。額枋,門窗,斗拱等全部用仿木石料漢白玉石雕成,再施描金旋雲彩畫,華美典雅。整個建築全部建在高高的石臺基上,周圍開鑿出四通八達的水渠,既能防火,又幽靜自然。
水渠與館中花池相通,花池又宮城外的護城河相連,花池中水終年不竭,池中養魚架橋,池邊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