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3 / 4)

小說:榮錦路 作者:曾氏六合網

主,多次的救駕之功,帝王的聖寵,郡主的封號親王的禮制,這一切都讓他們對於這個名字太熟悉了。但是,便是再熟悉,他們也沒有想到會在這裡,會在這朝會上,會在這太極殿中聽到這位郡主的名號。

更為重要的是,依照張敬宗的說法,這位元嘉郡主似乎對治水之事頗為精通,若真的依照張敬宗所言,章渠的治理真的是其的功勞,那麼元嘉郡主可算得上是真正的有功於社稷,有功於江山百姓,而不是簡單地有功於君王了。

“哦?元嘉?”天和帝似乎有些詫異,不過隨後又不經意地道:“她確實對治水治農之事頗為感興趣。”

天和帝說完後,便將目光看向了一旁的張博鈞。

“回陛下,郡主不僅是對治水治農之事感興趣,還頗有心得,還曾受教於任成書任老大人門下。”作為師父,張敬宗出面證明道。

“正是如此。”張敬宗侃侃而談地說著沈皎對章渠治理的獨到之處。說完河道,張敬宗又言:“陛下,郡主對農事也頗為精通,現在山東任安郡所實行的井灌,正是郡主最先提出的。”

“還有,如今的章縣,若不是郡主力挽狂瀾,說不定章縣已經成為一座空城。”張敬宗說完後,也不待眾人問話,直言道:“郡主之功有功於社稷,有功於百姓,郡主學識淵博,對治水治農頗有心得,猶勝很多朝臣,郡主有才,實為國之棟樑之才,臣願效仿先賢,唯才是舉。”

“臣願舉薦元嘉郡主入朝為官。”

第255章 宣召

張敬宗此話一出; 朝中官員皆是一愣; 全都將目光轉向張敬宗的身上; 似乎不相信此話能夠有人說出來。

面對朝臣都不敢置信的神情; 張敬宗再次高聲道:“臣願效法先賢; 唯才是舉; 元嘉郡主大才,臣願舉薦元嘉郡主入仕為官。”

張敬宗這次話,眾人都清楚了; 明白了; 隨後而來的便是一聲高過一聲的反對聲。

原本他們以為張敬宗為元嘉郡主請功,只是想給元嘉郡主要些恩榮賞賜; 畢竟若真如張敬宗所言; 元嘉郡主功勞頗大; 再加上天和帝對其的聖寵和喜愛,他們之前都已經做好了天和帝給元嘉郡主再多加些賞賜恩榮的,甚至連天和帝給其加爵位的想法都想好了。

雖然元嘉郡主的爵位已經夠高,但是這也只是元嘉郡主一人; 這功勞恩寵可以福澤後人,即便是元嘉郡主現在沒有後人; 但是卻也可以許下一個空口的承諾的,比如封還沒有影兒的元嘉郡主長子一個小爵位,這都是可以的; 若是旁人,這樣的恩賞有些不可能; 但是誰讓這位是元嘉郡主呢?

他們本來都已經做好了這樣的準本,但是確實沒有想到,張敬宗會來這麼一句話,居然會舉薦元嘉郡主入仕,讓他們一時措手不及,都險些以為是自己聽錯了,沒有反映過來。

張敬宗看著眼前這些已經反應過來的官員,你一言我一語的反對著,壓力瞬間增大。他覺得今日自己的重任真的太大,這滿朝的朝臣,將近一半的反對聲,他覺得自己有一種舌戰群儒的大戰要來。

“陛下,張大人此言糊塗,自古以來,哪裡有女子入仕的說法?”這其中最為反對的便是禮部的人,說話的是禮部郎中史進。

“史大人這話錯了,怎麼沒有女子入仕的說法,先不說別得,只這熙和軍中哪個不是女子,熙和軍統領謝晴,如今也已經是憑藉赫赫軍功,成為正五品的武官。”張敬宗舉著例子,熙和軍的事情讓他有足夠的理由反駁這些話。說實話,要是沒有熙和軍,他真的找不到好的理由做這場爭辯。

“熙和軍的事情如何能和此事相提並論?”又有一位官員出聲反駁道:“熙和軍是武將,但是武將和文官不同,前唐時有平陽昭公主,我大齊有昭陽烈公主,和如今的諸位熙和軍的同僚”比起上一個反對的禮部郎中史進,這位卻是更為高明瞭一些,並不否認女子為將的功績。

張敬宗看向正在說話的官員,是禮部新任的右侍郎潘昶,原本的禮部右侍郎因為是廢晉王蕭洋的黨羽,受牽連被貶,現在的潘昶便是最近新提拔上來的。不過,就現在這說話的技巧,潘昶在這方面很是有幾分能耐。

這邊潘昶的話繼續:“可是,無論是平陽昭公主,還是昭陽烈公主,都從未插手過朝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有著本質區別,昭陽烈公主如此巾幗英雄都未敢插手朝政,未敢言治國之道。”

“所以,張大人以熙和軍為例,未免太過牽強。”潘昶的語氣微微有些嘲諷:“入仕為官,只怕元嘉郡主年紀尚輕,擔不了如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