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了桃溪村村民的震動,很多人給在外打工的年輕人打電話,讓他們回來去應聘。
這讓胡曉雯很不忿,當初她的桃園開出一千八的工資招人,都沒有招到人!
害的她還得花高價請農閒的村民來幹活。到現在她桃園還是臨時工多,長期給她工作的也就只蔡曙光他們三個加上後來別的村鎮招來的十幾個人。
這也沒辦法,畢竟胡曉雯這邊是私人的,而村民們還是對公家的公司企業比較信任。
胡曉雯悟了,她立刻給蔡曙光他們漲了工資,三個人現在是老資歷,都漲到了兩千二百,而別的普通員工也漲,漲到兩千元。
除了漲工資之外,胡曉雯還給每個人買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她沒有買,村裡的人都有農村醫療保險,報銷的比例還不低,百分之七十五。農村的養老保險都是比較低的,交的不多,也就每個月幾十元。
但是這幾十元的作用是巨大的,頓時讓人覺得未來有了保障。有好多一直在她這裡做臨時工的人來找她,想要轉成正式工。讓胡曉雯很是為自己的舉措而得意。
這些人一直跟著大舅和表舅幹活,她讓他們看了看,勤勞肯幹的留下,偷奸耍滑的不要。
果園的後續開荒和種植估計要持續個兩三年,胡曉雯乾脆請大舅和表舅兩個人搭檔負責這一塊。不再那麼沒名沒分的幫忙,讓他們名正言順的拿起了工資。
處理了完了果園的這些事情,胡曉雯就離開了桃溪村,對外說是籌措資金,實際上是押了三車的魚去了省城。
這將是她最後一次冒險,售賣這樣無法解釋清楚來歷的野生魚。
因為這批魚的數量很大,她除了發給文利勤三車鮮魚之外,還讓文利勤幫忙聯絡了冷鮮廠,把一半的桃花魚冷鮮儲藏。
她知道以本省的消費能力,再多一倍的桃花魚也能消耗得了。但是她不想冒險,留下什麼隱患。
桃花魚在本省小有名氣,一拉到農貿市場就開始被周邊的批發商們搶購。
除了這些批發商,當然少不了他們的老客戶一品樓,和省城的居民以及各家酒樓飯館。
文利勤這一年也抖了起來,腰包鼓起來不說,還買了車。
現在因為桃花魚,文利勤認識很多其他省的批發商。胡曉雯按照慣例給他抽成,讓他聯絡了幾個批發商,用冷鏈把冷鮮儲藏的幾萬尾桃花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