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鍋裡的飯菜也好了。
雖然不過是幾句話的時間,但也足夠雙方有些大略的瞭解,總體來說,朱明芳對於新嫂子比較滿意,而唐糖也很滿意這個便宜小姑子,慶幸自己沒有遇上極品,婆婆和小姑子都不錯。
朱明芳起身擺好桌椅,就去洗手準備叫人吃飯了。唐糖把鍋裡熱的饅頭和剩菜端出來擺好,又找出自家的碗筷,盛好了米湯。
這時候公公又挑過來兩桶水,把剛好把水缸灌滿,放下桶和扁擔,一家人坐好準備吃飯。
雖然是剩菜,但唐糖也沒有嫌棄,小時候她也吃過這種剩下的桌菜的,她記得一直到新世紀,這樣的剩菜都算是改善伙食了,比自家炒的新菜都好吃,故而一家人都吃的香甜。
唐糖倒是沒有和朱明芳一樣,因為這剩菜而多吃兩個饅頭,不過她也吃了兩個,原因是這饅頭真的好吃。
米湯就是普通的大米湯,不過和現代的大米粥還是有區別的,起碼她喝到嘴裡的,真的只是“湯”,而不是粥,一碗湯裡米粒都能數清,但也沒有到難喝的地步,畢竟是地鍋裡做出來的,一股自然的米香味,只不過不太耐餓罷了。
倒是這饅頭,實在是讓她驚喜。饅頭並不是和現代的一樣用白麵做的,而是黑黑的,看著像是玉米麵和高粱面做的,估計還有白麵,不過肯定不多,雖然賣相不怎麼好,吃著也有些扎嘴,但卻'意外的香醇好吃,唐糖一口氣吃了兩個,還覺得意猶未盡。
吃過飯後,唐糖和朱明芳一塊兒收拾了桌子,洗了碗筷,朱父和朱母一起去歸還借了別人的盤子和碗筷,這個是體力活,用不了唐糖她們兩個小姑娘。
洗過碗後,她倆又合力給圈裡的豬和雞煮食。這會兒還要按人頭養雞,豬也要等過年上交國家一半,剩下的半頭才是自家的。
但就算如此,它們也還是每個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財政來源,故而要每天都精心餵養,要是因為偷懶,使得母雞不下蛋,豬肉不長膘,那可就是全村人的笑話了。
不是農忙季節,又是新婚,唐糖暫時沒什麼事情,見著朱明芳快要打掃好了的院子,就轉身先進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