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得知訊息時,他便懷疑與墨九有關。
如今……他只是更懷疑了而已。
其實他如今最想做的事,是把墨九拎回來打一頓。可大局當前,無數人都在等著他,他不得不入宮。朝堂格局的重新洗牌,干係重大,許多人的功名利祿都繫於他身,整個蕭氏一族的命運也都在此一舉。他不能因私忘公。
這一日是至化三十二年二月十八。
蕭乾入宮時,雷聲更密,雨點也更大。
金瑞殿的偏殿裡,眾人正在討論治喪之事,幾個皇子,包括小王爺宋驁也都在座,個個眼有紅絲,面色不安。這個時候,宋驁還不知道彭欣出逃的事,蕭乾看他一眼,自然也來不及告訴他。
蕭乾朝座中的宋熹拱手,“微臣參見太子殿下。”
“蕭愛卿來了,快快請坐。”宋熹向來溫和的面上,有一絲難掩的悲痛,表情肅穆,語氣也很沉重,“今晨陛下龍馭賓天了,本宮召蕭使君入宮,是為商議治喪一事。”
蕭乾默默點頭。
看他不言不語,眾人卻長吁短嘆起來,無非是說至化帝生前是如何的治國有方,德厚流光,如今突遭惡疾,龍命不保,是乃南榮之憾云云……可他們嘴上說著,眼睛卻盯著蕭乾,想看他如何表態。
蕭乾目光微暗,語氣卻很淡,“國不可一日無君,事已至此,為先帝治喪緊要,擁立新君更為緊要。”
他說到此處,慢條斯理地停住。
眾人豎著耳朵,皆心臟高懸。
他說擁立新君,卻沒說要擁立太子。
難道又要有什麼變故了?想那京畿大軍,當時蕭乾隨口就能調動幾十萬,若他兵圍京城,血洗皇都……就算太子殿下繼位名正言順,可拳頭底下出皇權,他一力扭轉局勢也並非不可能。
“轟隆——”
又一道雷聲炸在瓦上,似乎要把金瑞殿劈開。
好些人已是緊張的冒了冷汗。
只有宋熹靜靜看著蕭乾,而蕭乾的目光卻落在宋驁的臉上。
有人跟著蕭乾的視線看見宋驁,見他茫然的樣子,情不自禁打了一個寒噤——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人,其實是少數。如果蕭乾要力薦宋驁,那將迎來一場王朝的腥風血雨,不知又有多少人頭要落地。
潛意識裡,大家還是希望平穩過渡。
這一刻,眾人度日如年。
可蕭乾的目光一轉,卻落在宋熹的身上。
宋熹也在淡淡看他。
兩個人的目光對視了多久,殿中便沉寂了多久。一道浮於空中的暗流,在他二人間洶湧而動,可他們兩個人都很平靜,只有眾臣的手心攥緊,在緊張地等待一個結果的來臨。
好半晌兒,蕭乾慢慢出列,撩起袍角,往地上單膝一跪。
“皇太子乃先帝敕封,現先帝駕崩,太子殿下應順應天命,克承大統,於靈前繼位,率眾臣為先帝治喪,以固國本!”
他聲音未落,群臣皆紛紛群起,齊刷刷跪於地上。
“恭請太子殿下繼皇帝位!”
宋熹慢慢抿唇,看向蕭乾的頭頂。
這一場聲勢浩大的“勸進”,已與先前不同。有了蕭乾的帶頭,滿殿臣工無不擁立於他。也便是說,他這個皇帝之位,與其說是先帝敕封的,不如說是因為蕭乾並不反對。
緩緩牽唇,他挑出一抹嘆息。
依常例,他還得推辭,等待第三次“勸進。”
“先帝剛薨,屍骨未寒,本宮與眾愛卿一樣,悲結在心。南榮有眾卿輔佐,雖無國君,亦出不了亂子。此事容後再議吧,眾愛卿先起。”
眾人謝恩,心裡一顆大石落下。
治喪之事有專人負責,其實並不需要宋熹與蕭乾親自出面,一殿的人又客套唏噓片刻,宋熹便遣散了眾人,單獨留下蕭乾敘話。
太監宮人們也都下去了,寬敞的大殿,只剩下兩個男人,很多話也就不需要再客套了。
宋熹臉上褪去悲痛,並無喪父的慟動,蕭乾淡淡的面孔,依舊雲淡風輕,也沒有因為失去一個曾經賞識他的皇帝而有半分痛苦。
“坐吧。”宋熹率先開口。
“謝殿下。”蕭乾唇角微抿,並不客氣。
宋熹抬眸望他一眼,從案几上端起茶盞,用茶壺拂了拂水面,輕輕一吹,盯著水面卻沒有喝,又再次放下,望向蕭乾,“今日之事,本宮得多謝蕭使君大義。”
蕭乾淡淡道:“殿下客氣,微臣只是恪守為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