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這個狹小的號房內進行。
門一旦落了鎖,不到時間絕不開門,這是考場規定,便是出了意外狀況,也是如此。
像前朝就有記載,有一年考場大火,接連燒死了十餘名舉人,但主考官硬是不許開號房門,最後這些舉人被活活燒死在裡頭。
雖說最後,皇帝為這些學子立了衣冠冢,但人都沒了,再多的榮耀又有何用?
不過都是過眼雲煙罷了……
到了今朝,太祖皇帝改元大齊,極為重視人才選拔,將這規矩也略修改了一番。
凡遇非常之事,監考官們必須以舉子生命為重,人文關懷倒是多了不止一點半點。
只不過,考院之大,許多地方往往力有不逮。
因此,防火什麼的,就顯得極為重要,一不小心燒死在裡頭,那就得不償失了。
也因為深知這一點,陸爍每次進場考試時,最小心的就是號房內的火種問題。
此時,陸爍剛一進場,先將帶來的考籃、書箱歸置好,這才眼神一掃,將號房內的景象大致看了一遍。
與鄉試沒什麼不同,除了拐角處的一個小型的恭桶。
沒錯,就是恭桶。
考生不得出號房,吃喝拉撒都在號房內,這是陸爍一早便知道的。
不過眼下看到這恭桶,陸爍還是覺得十分不適。
試想一下,吃飯的時候、答卷的時候,一隻恭桶放在室內。
那滋味,想想也是醉了……
陸爍只得安慰自己,前人都是這麼過來的,自己不過是在走他們走過的老路罷了。
況且,如今正是三月份,天氣嚴寒,加之恭桶旁又有厚厚的一層鍋灰,想來味道不至於過大。
忍忍也就過去了……
陸爍心理建設了一番,這才快手快腳用油布作頂搭好,掛好門簾,又將一應考試用具規整放好,一切才算是妥當。
等他收拾好,外頭天光也已經大亮了。
外頭的雲板敲擊聲響了起來,這時房門右側的小窗處突然傳來一陣響動,接著便有一聲重物落地的聲音。
陸爍便知道,這是書吏來送考卷了。
他連忙從籃中取出試卷,開啟來略略翻過,見所有的紙張均無異樣,這才放下心,走到書桌旁坐下,開始細細瀏覽起來。
照例,他先將試卷通覽一遍,大致確定了每道題目的難度以及用時,安排好每道題大概需要的時間,這才寫上名諱,開始動筆。
同鄉試一樣,會試也是重視第一場,難度是最大的也在第一場,而後頭兩場難度都在其次。
也因此,眾考生對第一場最為重視,花費的心思精力也是最多的。
陸爍身為其中一員,自然也是一樣的想法。
他沉下心來,仔細閱題,發現相比於鄉試來說,這一場,果真十分的有難度。
陸爍閱罷嘆了口氣。
這些題目,難歸難,但要答出來,對他來說不算什麼難事。
只不過,這可是會試!
會試,舉國之才全都聚於彀文書院這方寸之地,共同答題。
常言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即便陸爍前幾次科舉俱都考的不錯,但他也不敢掉以輕心。
畢竟,上一科會試當中,名列前茅的,還是要以兩淮之地的考生居多,而京師學子反倒在其次。
陸爍的志氣可不止於考上而已。
也因此,在答對的情況下,他還必須講究新意,規整文章佈局,如此才能為試卷加分,使得閱卷官看後眼前一亮,為他的試卷多爭取些近前的餘地。
陸爍腦中仔細思慮的一番,便甩甩頭,將多餘的想法俱都拋之腦後,開始仔細地審題做題。
今日是第一場第一試,所考的是四道四書裡的經義題。
第一道略略簡單點,陸爍仔細看了一下,題目為“巍巍乎唯天為大”。
陸爍只略一思考,就想到這句乃是出自《論語·泰伯》。
這句話,本是用來稱讚堯帝的,讚揚他德行高尚,效法上天,制定出符合民眾意願的政令,功勞如同大地一樣寬廣云云……
不過,陸爍看了題目,卻有些無語。
想不到會試的第一道題目,竟然就是要考生們拍當政者馬屁的。
不過也可以理解,畢竟科舉選拔出來的臣子,都是為當政者所用的。
若是學子們對惠崇帝連起碼的崇敬都沒有,何談鞠躬盡瘁的效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