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蓁蓁在這些年都做了登記歸類,屬於國寶的那一類全都整整齊齊的擺在架子上,由於空間的特殊環境也不用擔心古董字畫被氧化被毀損的情況發生,其他的也單獨放了一間,以後自家的擺設就從這裡拿了。
蓁蓁現在的狀況是身藏寶山但是沒法正大光明拿出來,她需要一個明面上的生意。蓁蓁請了一週的假期,圍著帝都轉了一圈,終於她的目光放在了一個老牌的傢俱廠上。
這個傢俱廠是建國前就有的,當時來這裡上班的都是民國時期在帝都赫赫有名的木匠,等解放後更是收納了當地所有木匠人,他們一直遵循最傳統最古老的工藝,帶徒弟時也按照最傳統的方法,手把手的教十幾年才算出師。後來因為運動的原因轉為國有經濟,又因為精雕細琢的傢俱成為四舊,因此廠子裡只能做那種連個花紋都沒有的最簡單最普通樣式的傢俱。
原本在運動期間,傢俱廠就有些撐不下去,等運動結束後,全無特點的實木傢俱更是賣都賣不出去,要排場的喜歡高階大氣的傢俱,小老百姓更喜歡經濟划算的板材傢俱,這個傢俱廠不上不下的一點銷路都沒有。
在這個政策變革的時代,廠領導卻沒有改革創新的魄力,總以廠子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全心全意人民服務為藉口不琢磨尋找掙錢的出路,總是想等著國家給想辦法。於是廠子在苟延殘喘了幾年後,終於在今年撐不住要倒閉了。
眼看著廠裡幾十個工人要沒了工作,最大年級的五十來歲,最年輕的也有三四十,都是家裡的頂樑柱。沒了工作就沒了收入來源,工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