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老爺這位朋友遍天下的小孟嚐了。
“報紙的內容四叔不用親力親為,交給專業的團隊去做,你的工作就是把自己手裡這張人脈網充分利用和串連起來。”燕七建議。
“‘專業的團隊’,”燕四老爺若有所思地點頭,“三哥成日閒得蛋疼,讓他來做你所說的‘主編’定是最佳人選,且三哥本就好舞文弄墨,只要跟他一說此事,必是分文不取白給咱們幹活——成了!省了一筆銀子!”
“……”不愧是商賈家的外孫,這算盤也是打得很精的。
“至於你所說的什麼‘美工’、‘排版’、‘校對’人員,就交給三哥去找,他手底下有文有才卻因不得志而窮困潦倒的學生多得是,找這些人來也算是替他們解決生計了。”燕四老爺繼續拍板。
不愧是小孟嘗,俠義之心時時不缺。
“鑑於收集到的新聞訊息從各地傳入京都需要長短不同的時間,報紙可以先七日出一期,待做得熟練了再改做七日兩期甚或一日一期。”燕七道。
當朝獨有的傳信機構鷹局,養著經過人工馴養用以傳遞訊息的遊隼,遊隼正常飛行時速是二百里,相當於從哈爾濱直線飛北京只需要十個小時的時間,當然這個速度不包括天氣和各種突發狀況,以及每到一站還要換遊隼進行接力飛行所浪費的時間,七天出一期報紙的話,時間上來說還是非常充沛的,畢竟還要考慮到印刷排版等後期製作的時間。
叔侄倆接連一整個星期都泡在暖閣裡商量辦報紙的事,後來燕三老爺也加入了——自從聽他小弟為他介紹了此事,這位愛文成痴的先生也就坐不住了,每天書院裡一下班就匆匆往家跑,一頭鑽進暖閣瞎著個眼睛跟著摻和。
叔侄仨將此事對家裡人進行了嚴格的保密,並支付了小十一同志一大筆封口費,當燕七養好傷恢復上學的時候,燕四老爺的報館已經在他自己的奔忙和他那些把兄弟的幫忙下建了起來,地方離燕府不遠,也無需在熱鬧的地段,租的是高二層的一片樓閣,門楣上的大匾是燕三老爺的手筆,名曰“燕子報館”,報紙的名字就叫做“燕子達聞”,印報的紙由燕四老爺一位開造紙坊的把兄弟長期進行提供,而對報紙進行印刷的則是燕三老爺一位學生家裡開的印刷作坊。
至於全國各地新聞訊息的來源,皆由燕四老爺聯絡好的位於五湖四海的朋友兄弟們來提供,當然,這裡頭有些人非常樂意合作,有些人卻因著不感興趣而婉拒了,不過燕四老爺的交友質量還是非常高的,婉拒了的這些人雖然自己對此事不感冒,但也盡心盡力地為燕四老爺推薦了其他的能人,由於報社處於初期創業階段,許多設施尚不能立即配備齊全,於是各地收集新聞訊息的站點都設在負責人的家裡,這些負責人皆與燕子報館簽訂了合作契約,約定了以訊息採納率來支付報酬,即各地負責人負責收集當地的新聞——至於用什麼人、什麼法子,皆由你負責人自己去想,收集到的新聞發到京都總部,最終能夠登報的新聞如果有你所負責地區的,那麼你將收到總部支付給你的報酬,登得多當然掙得就多,但前提是必須真實,且你的訊息更能吸引人。
這種承包到個人頭上的方式能夠讓燕四老爺省去不少心力,也不必親身跑到當地去進行督促,且有了這樣的支付報酬方式,也不怕當地的站點不夠盡心。
由於是週刊,不必太講究時效性,燕子達聞的第一期報紙著實花了不短的時間才製作出來,主要是因為這是打響名頭的第一炮,報紙的主編人員們是謹慎再謹慎、精心又精心地來回修改來回加工才完成了成品。
大家懷著忐忑、激動又雀躍的心情,將這第一份成品先行印製了一百份,而後由燕子恆燕子愷哥兒倆分頭拿去送給了不同領域不同階層的朋友觀摩並給出評價。
——齊刷刷的五星好評!
從未見過如此新穎的邸報!從未想過幾頁裝訂在一起的紙上可以濃縮這麼多五花八門的東西!從不知道原來這世上的其他角落裡竟然還發生著這樣那樣新奇有趣的事件!
——太有意思了!這“燕子達聞”真是能夠讓人足不出戶便達聞天下啊!
有了第一批讀者的好評,燕子報館立時有了底氣,先將第一期報紙的模版一式N份發給全國各地的站點,讓站點照著模板在當地展開印刷,由於京中的總部不可能即時掌握印刷數量,所以合作契約裡規定了,不論你賣出多少份報紙,都需向總部上交若干收益,比如規定了你這一期的報紙向總部上交一千兩銀,而你總共賣出了三千兩,那麼你就自賺兩千兩,但若你只賣出了八百兩,你還得倒貼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