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居住著一部分崔氏族人,同樣叫做崔莊,為了區別這兩個地方,原有崔莊被成為大崔莊,新形成的崔莊則為小崔莊。
大崔莊、小崔莊以及附近幾個小山村,又因為雙相崔家的聯絡,彼此間或多或少都有些關係,漸漸形成了一個新的鄉鎮,因祖上都是博陵安平人。所以新鄉鎮被稱作安平鄉,由原來大崔莊最有人望的崔源擔任里長。
其實,崔源不只是安平鄉的里長,他還是崔氏宗族的族老之一,對於老夫人的安葬事宜也頗為上心。
老夫人下葬的前一日,崔源來見崔幼伯——
“大郎,姑母的墓誌銘已經刻完了,你要不要去看看!”
老夫人的墓誌銘是老相公親手寫的。
彷彿是為了彌補阿姊喪禮的簡陋,老相公寫得墓誌銘相當夠規格,共分志和銘兩部分,兩篇墓文全都由老相公撰寫,然後雕刻在兩塊三尺見方的石板上。
待下葬的時候,將兩塊碑石隨老夫人的棺木一起葬入墳中。
崔幼伯一聽這話,忙點頭:“好,我這就跟叔父去。”
崔源也知道墓誌銘的重要性,所以才會石匠一完工他就來告知崔幼伯。
聽了崔幼伯的話,他忙引著崔幼伯去了洛陽最有名的石匠家,好讓他親自驗看。
兩篇墓文皆是用極工整秀麗隸書鐫刻,文章更是寫的花團錦簇。
開頭先是介紹了老夫人的姓氏、門第以及生平事蹟彼時士族寫墓文,喜歡炫耀門第,不但把曾祖、祖、父的生平事蹟寫上,有時還會追溯到遠祖,反正是寫得越顯赫越好。
老相公也不能免俗,當然崔家也有炫耀的資本和值得驕傲的祖先。
“夫人諱守貞,博陵郡安平人也……崔氏其先自周漢命氏,爰及魏晉,衣冠煒盛,至於隋唐,蘊而不竭……曾祖顯,宋兗州刺史……祖謹,北齊尚書僕射……父允,陳徐州刺史······”
長長一大段將老夫人曾祖父、祖父和父親的官職,以及所作出的業績,才能、品性等等全都讚了一通證明老夫人出身望族,先祖父輩皆是賢臣雅士。
接著,話頭一轉,開始稱讚老夫人,什麼“幼而聰敏,孝悌柔婉”,什麼“淑德已播於六親,孝敬夙彰於九族”。
當然還不忘贊老夫人的多才多學,什麼“歲能屬文,長而博經史”什麼“書得理義,勤於隸學,巧於女功”。
最重要的,還要誇一誇老夫人對家族的貢獻,“撫弟侄慈,接姻戚義……若侄若甥孀女孤兒,遠千里者,必提而聚之,慈扶義教……故中外歡譽”。
各種誇讚的詞語彷彿不要錢一樣,全都堆砌在老夫人的身上,如果不是兩塊碑石的空間有限,老相公估計還能寫出一大堆讚美長姊的詞句。
崔幼伯逐句的看著,確定與老相公手書的沒有差錯,這才滿意的點點頭,道:“極好,今兒我就命人將它們帶回去。”
崔源見崔幼伯很滿意,也鬆了口氣。
旋即,崔源又想到了什麼,道:“洛陽還有不少世交故友,聽聞姑母明日下葬,也想來送老人家最後一程,還有人家設了路祭···…三郎(指崔鴻)已經同意了,命我再與你說一聲。”
長輩同意的事兒,崔幼伯沒什麼意見,再說,這也是給老夫人做臉的事兒,身為孫兒,他沒有理由拒絕。
點點頭,崔幼伯跟崔源道了辛苦,便命人將兩塊石碑小心的搬上馬車,回家準備明日的下葬。
次日,崔幼伯與蕭南,以及兩個孩子,全都守在臨時搭建的靈堂,恭謹的給每位參加送葬儀式的來賓行禮。
吉時一到,清遠真人推薦的方相士在前開道,送葬隊伍浩浩蕩蕩的出了崔家,一路朝城北的邙山行進。
紙錢紛飛,輓歌哀哀,一片雪白中,大家來到了城門口,崔幼伯向前來送葬的賓客致謝,然後恭送賓客返回,自己則帶領家眷和下人,換乘馬車,前往北邙的崔氏墓地。
一行人抵達墓地後,崔幼伯頭前引路,眾青壯小廝抬棺木來到提前挖開的墓坑前,準備將棺木放入墓坑。
老夫人的墓地也是清遠真人幫忙勘測的,位於崔氏祖墳中間的位置,它上方的坡地上安葬著老夫人的高祖高祖母、曾祖曾祖母以及祖父祖母和父母等直系親屬。
遵照老夫人的遺訓,不許給她陪葬什麼名貴的陪葬品,墓坑也是極簡單的,只能放下棺槨。
崔幼伯夫婦又是一番痛哭,一旁的崔鴻和崔雅伯等也都眼淚滂沱——崔家人對老夫人的感情很複雜,或尊愛,或敬畏,或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