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後小桃的爹孃也沒回冀州,大概是對大師兄這個女婿異常滿意,留在了京裡,跟他們夫妻一起過。
平常小兩口子去雅舍,老兩口就拾掇家裡的事兒,掃掃院子,澆澆花兒,種種菜,等小兩口子回來,一家子再一起吃飯。
飯是馬大腳做的,先開頭還怕自己的手藝,大廚女婿不喜歡,後來發現每次女婿都吃得很多,才放了心。趕上小兩口休息的日子,便出去逛逛,有時就在城裡逛逛街景兒,有時也會去郊外,異常順遂。
且不說這一家四口和樂融融,再說安然,說是回去,等動身的時候都進了七月,暑熱褪去,立秋了。
雖說晌午頭上還有些熱,一早一晚的卻涼快多了,怕熱著安然,安嘉慕吩咐,只一早一晚的趕路,中間熱的時候,就尋了個涼快地兒,扎帳篷休息,等日頭落下去再接著趕路,本來不算多遠的路,卻走了三天才到。
剛望見冀州的城門,就見源源不斷的難民,京畿重地,自然不許這些難民進去,冀州就成了這些難民逃難的地方,留心聽他們的口音,都是南腔,想來是南邊戰禍不斷,老百姓沒了活路,才千里迢迢的跑到冀州來。
這背井離鄉的滋味不好受,加上許多人不大會說官話,語言不通,更難生存,而且,一旦打起仗來,誰還顧得上老百姓的死活啊,能保住一條命逃出來,都是運氣了,故此,這些人即便逃出來了,也是身無分文。
有手藝有力氣的還好,那些婦孺孩子就難熬了。
忽的瞧見城牆根兒坐著一個婦人,懷裡抱著個奶娃子,那孩子想是餓了哇哇的哭,孩子娘只是抱著孩子哄著,眼淚啪嗒啪嗒的往下掉,可憐非常。
安然叫停住馬車,讓僕婦下去問問,若是那孩子餓的,就抱過來。
僕婦嚇了一跳:“大夫人,這可使不得,那娘倆一看就是從南邊逃過來的,不知根底兒,若是有什麼病……”
安然打斷她:“若真有病,更不該餓著。”
僕婦看向大老爺,安嘉慕雖心裡不怎麼願意,可一想到妻子的性子,仍然點了點頭。
僕婦才過去,跟那婦人說,安然從車窗瞧著,見那婦人驚慌失措,緊緊抱著孩子,大概誤會了。
安然抱著嘟嘟下車走了過去:“大嫂,我是看孩子餓的狠了,我先喂他一頓,好歹先吃飽了,你們娘倆再想往後的事兒,大人不妨事,這麼小的孩子哪忍得了飢。”
婦人見安然懷裡也抱著孩子,這才信了。
安然把嘟嘟交給後頭的安嘉慕,邀著婦人上了馬車,把孩子從婦人懷裡接過來,解開衣襟……
孩子餓恨了,一聞見奶香,什麼都顧不得了,咕咚咕咚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婦人抹著眼淚道:“ 先頭我的奶也夠,這一路顛簸,吃喝不上,奶就回去了。”
安然:“孩子的爹呢?”
婦人搖搖頭:“兵荒馬亂的,上船之前就走散了,也不知是死是活,這輩子還見不見得著?”
安然安慰她:“你們娘倆好好保重,一定能見得著。”看著孩子吃飽睡了,安然遞給婦人,娘倆下了車。
安然看了看周圍成群的災民,城門的衙差不讓進去,也只能在城根兒下頭待著了,或坐,或站,或靠,或躺,有老有少拖家帶口,什麼樣兒的都有,一個個面黃肌瘦,明顯營養不良。
而他們的臉上的絕望,卻更讓人發酸。
安然:“雖入了秋,到底還有些熱,你瞧他們就喝護城河裡的水兒,這怎麼成,這麼多人,這麼下去,若引起疫病流傳,可是大麻煩,如果下雨就更壞了,廚藝學院不是已經蓋的差不多了嗎,把她們安置在哪兒吧,先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再想以後。”
安嘉慕點點頭,叫安平找人辦這件事兒,並叫人在城外設粥棚。
安然叫過安平來,告訴了他一個青菜肉粥的法子,吩咐就照著這個法子熬,這些難民不知餓了多久,一眼看過去大都面有菜色,最要緊是增強體抗力,才能最好的預防瘟疫的發生,青菜肉粥顯然是最好的選擇,這時候就別管味道了,先吃飽了要緊。
簡單的吩咐了下去,兩口子才進了城,安然徑自回了安府,心裡著惦記月兒那小丫頭,安嘉慕去了府衙。
安然知道他是去找季公明瞭,畢竟賑濟災民這樣的事兒,官府出頭才會事半功倍……
☆、第103章 菜肉粥
望著安府的馬車消失在城門裡;抱著孩子婦人呆愣了一會兒;忙趕上去;問城門前的看門的兵丁掃聽:“這位兵爺;敢問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