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太太們來時身邊總要帶幾位小姐,一見著寧娘就將她們的女兒或是侄女外甥女之類的推出來,讓她們陪寧娘說話,或是催她們去逛園子裡閒逛。
寧娘從前在京城並不認得什麼大戶人家的小姐。二老爺官職不上不下,有心結交的人家未必看得上你,而前來拍馬屁的又不一定入得了二老爺的眼。加上寧娘不喜與人交際的性格,除了自家姐妹竟是沒交上一個朋友。
自打她交了郡主這個朋友後,京城裡的高門貴女們似乎一下子都開竅了,個個都說在郡主的生辰宴上見過寧娘,對她抱有極好的印象,誠心前來結交,有幾個更是恨不得說出相見恨晚的肉麻話來。
寧娘每日裡應付這些個嫡出庶出的小姐們,忙得真是暈頭轉向。這期間郡主卻不曾與她再見過面,只是兩人開始以書信往來。每隔十天半個月的,郡主總要寫封信與她,說些家長裡短的事情。而寧娘收到信後少不得也得回上長長的一封,經常寫得她絞盡腦汁頭暈眼花,偶爾也會在信裡抱怨一兩句整日應酬諸事繁雜。
郡主的信寫得也比較隨意,似乎是被寧孃的煩躁所影響,她偶爾幾次字裡行間也會透露出些許的不滿來。像是三哥管她太嚴厲了,四哥也不像從前那樣陪著她胡鬧了,要不就是抱怨王妃對她要求太高,竟已找了教養嬤嬤來教導她禮儀了。
從這些信裡寧娘已經嗅出了些許味道,雖然國喪才過去一年多,但王府已經在著手打造楚清如,務必要將她打磨成一個合格的宮妃樣,好為他日選秀提早做好準備。
說起來選秀這事兒跟寧娘多少也有點關係,但她完全不想理會這個事情。她甚至在想,到時候要如何找個推託的藉口,最好連宮門都不要踏進才好。
郡主被強迫學規矩後,時間大約就緊了,來信的次數也少了。一直隔了一個多月,到臘八那日才又給她送了一封厚厚的信。信的前頭還是拉拉雜雜說了一通廢話,只在最後點了一件事情。
原來不久之前楚懷秋已由皇帝下旨,賜婚迎娶周閣老的二孫女周鬱芳為妻。婚禮已在昨日完成。只是行禮當日還未進洞房,楚懷秋便被皇帝招進了宮,一夜未歸。
☆、第55章準備
楚懷秋娶周鬱芳;本就在寧孃的意料之中。
只是沒想到這場婚事竟驚動了皇上。郡主信裡寫得不太詳細,不過匆匆一筆帶過。只是說到行禮中途她三哥被皇上招進宮這一事時;她的語氣頗有些不滿。寧娘知道郡主向來不喜歡小皇帝,對這個很有可能成為她未來夫婿的男人有著本能的牴觸。
那一日既是她哥哥的好日子;還是皇帝親自賜婚;卻連洞房都沒讓入就把人給叫走了,難怪郡主要生氣了。她再不滿意周鬱芳也盼著自己哥哥好,這種被攔腰斬斷的儀式說起來十分之不吉利;要不是因為對方是權傾天下的皇帝老子;只怕誠親王都要掛下臉來了。
郡主信裡沒提皇帝招楚懷秋進宮的原因;但過了沒幾日,寧娘就隱約聽到了一些訊息。朝堂大事向來男人們知道得比較快;二老爺得了信後自然要說與二太太聽。二太太又會去跟錢氏說,跟來家裡的各家夫人們說嘴一番。接下來才會傳到各家兒女們的耳中。
寧娘知道這事的時候正跟雲國公家的三小姐逛園子。那雲國公是個閒散公爺,在朝堂裡並無實權。好在祖宗爭氣,得了這麼個爵位,子孫們也算是跟著享福了。
這三小姐是個性子活潑的,逛園子的時候那嘴就沒停過。寧娘就聽她在旁邊嘰嘰喳喳道:“寧姐姐,你可曾聽說前幾日誠親王府三公子的婚事兒?”
寧娘一聽這是來給自己送訊息的,自然配合地點點頭。她這一點頭,便意味著是鼓勵三小姐繼續說下去,對方自然不負所望,長長的一串一個頓兒也沒打就說了出來。
“哎呀,聽說那日可熱鬧了。本來這婚事就稀奇,誠親王府的三公子,竟娶了周家的庶女為妻。放著好好的嫡女周君芳不娶,怎的去娶個庶女?可聽說那是皇上親自賜婚的,是天大的面子,誠親王再不高興也得欣然受了。可你說這事兒也真是不湊巧,好容易到了成親那一日,邊境竟是不太平了。聽說西北那邊的戎狄突然舉兵來犯,聲勢浩大,皇上接到軍報急匆匆就招三公子入宮了。兩人在宮裡商議的一整夜,第二日三公子便領兵去征討了,連家門都沒回。寧姐姐,你說這事兒稀奇不稀奇。大約連老天爺也看不過去了,不甘心讓那周鬱芳白撿這麼大個便宜,剛到手的夫君又給跑了。”
雲國公三小姐年紀尚小,說這話的時候玩笑多過諷刺的意味,寧娘也沒太跟她計較。說到底還是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