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掉就是。
人總是下意識尋找與自己相似的人。所以同姓要說五百年前是一家,所以同鄉才顯得那麼親近。漢人與苗人,不管是語言、文化、審美甚至財富觀,都截然不同。想要糅合在一起,必須要統一語言與文字,繼而接受同一種思想。再此之前,則是要讓苗族人感受到相似點。唱歌,就是很好的手段。恰好,管平波庫存的經典歌曲大幾百首,不用白不用。她已經把金竹寨的孩子們分別拆入了三個隊,先抖落幾首好聽的曲子,到了年下組織合唱比賽,再搞點活動,形成既不是漢人、也不是苗人的,而是來自後世的全新的文化氛圍。他們便會拋卻成見,變成一個新的民族。後世浩浩蕩蕩的廣場舞大媽,用現實證明了,漢人一樣能歌善舞,掙脫了理學的束縛後,與廣大少數民族兄弟並沒有什麼不同。華夏,從來是文化認可,而非血緣。
歌曲火速在營地裡傳播,都是半大的孩子,樂於接受新事物,不管是沒見過的機械,還是沒聽過的歌謠。苗人唱歌確實比漢人強,韋高義等人上學早,文化確實比楊槐好。少年心性,彼此難免不服氣,都想在對方擅長之處打敗對方,那才叫得意。軍營裡不許打架,只好鬥歌鬥文化。管平波暗戳戳的帶著節奏,從此老虎營裡歌聲不斷成語亂飛。管平波滿意的點頭,這才是血性嘛!
從九月初一鹽井試執行開始,管平波就一直不停的調節著引數。可憐沒有紙筆,拿著炭條在石板上計算,大著肚子,蹲的兩腳發麻。創業艱難吶!終於在十月中,所有的機械流程最佳化完畢,產鹽量囿於環境限制翻倍而已,然而工作量驟減的煮鹽組都閒的去幫楊紅他們種紫雲英了。
山區的冬季比巴州還要陰冷。老虎營裡的人都換上了全新制式的冬裝。不消說,款式自然是抄襲的。立領、肩章、釦子一個不落。尤其是張四妹入冬後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