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康帝沒有絲毫猶豫,直接擼了戶部左右侍郎的官職。至於戶部尚書則是罰俸一年,這個懲罰對戶部尚書來說不痛不癢,沒有任何殺傷力。
戶部左右侍郎的位置騰出來了,接下來就該商量誰來接任這兩個官職。
戶部左右侍郎都是正三品官職,是三品以下包括三品官員,夢寐以求的職位。覬覦這個職位的人有上百號人。但是真正有勢力爭取這個職位的人不到十人。
這十人裡面沒有顏宓。所有人都忽視了顏宓,或者說文官都沒有將顏宓當成一回事,自然從一開始就沒考慮顏宓。
顏宓不著急,他在等待必殺一擊的機會。
十個人你爭我奪,使勁渾身解數,只為了做上戶部侍郎。
元康帝對這兩個位置也非常看重,不肯輕易授人。就怕遇上之前的那兩位戶部侍郎,拿著朝廷的資源,乾的全不是人事。
十人爭搶,這個過程中不斷有人敗下陣來。
最後只剩下四個人,元康帝也打算在這四個人裡面挑選一番。
卻不料,顏宓在這個時候突然殺出來,以一種極其強勢的態度來爭奪戶部左侍郎的職位。
朝臣們驚呆,就連元康帝本人也被驚了一跳,沒想到顏宓會跳出來爭奪戶部左侍郎。
不過勳貴武將們卻集體高潮,顏宓如果能夠當上戶部左侍郎,那就是勳貴裡面讀書出仕,坐上文官高位的第一人。
文官們集體否決顏宓,認為顏宓資歷不夠,不配做戶部左侍郎。真要讓顏宓當了戶部左侍郎,那簡直是荒唐,是天大的笑話。
勳貴武將們則說,顏宓身為國公爺,以國公爺的身份出任戶部侍郎,那是綽綽有餘。至於資歷,在顏宓這裡根本沒用。
真要論資歷,那不如論戰功。論一論顏宓前些年立了多少戰功。如今在草原上,還流傳著關於顏宓的各種傳說。
文臣和武將爭得不相上下。
最後大家都看著元康帝,等著元康帝做決定。
元康帝肯定不樂意讓顏宓身居高位。
顏宓官職不顯的時候,都能幹出一件又一件的大事。要是顏宓身居高位,那還得了,豈不是要翻天。
元康帝張口就要否決顏宓。
卻不料,這個時候戶部尚書突然站出來,說了一番話。
戶部尚書告訴元康帝,這幾年,無論是朝廷還是地方上,官倉存糧,弄虛作假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往往實際存糧還沒有賬本上的十分之一。長此以往,一旦遇上像前幾年京城大旱那樣的大天災,情況蔣不堪設想。
不僅存糧作弊的情況非常嚴重,就連賦稅也存在著非常大的問題。
地方上各種攤派,各種名目繁多的賦稅,甚至有些名目連戶部官員都沒聽說過。無數老百姓被地方官府強制攤派的收費,逼得家破人亡。
現在情況還沒蔓延開來。但是如果坐視不理的話,十年後,情況肯定會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到時候,只需要一場天災,就會引發一場動搖國本的人禍。
想要改變這種局面,朝廷必須嚴查。
可是地方關係錯綜複雜,一般人還真沒辦法改變這種情況。
如果戶部有一個身份地位足夠高,手段足夠狠辣的人坐鎮,這種情況或許會得到很大的改善。
戶部尚書這番話,分明是在替顏宓張目。
所有人面面相覷,想不通戶部尚書為什麼會突然替顏宓說話。而且還說的有理有據,讓人想反駁,一時間都找不到合適的理由。
元康帝死死的盯著下面的戶部尚書,他在懷疑,戶部尚書是不是被顏宓收買了,才會站出來替顏宓說話。
可是讓元康帝沒想到的是,不僅戶部尚書站出來替顏宓說話,就連內閣兩位老大人也站出來替顏宓說話。這兩位老大人,還不是宋子期,更不是楊首輔。
要是宋子期和楊首輔站出來,分量會更重。
這個情況讓眾人目瞪口呆,都想不明白,這是怎麼了。
為什麼文臣最頂尖的幾個官員會替勳貴出身的顏宓說話。難道不知道,這是在助長勳貴的囂張氣焰嗎?
中下層的文官想不明白這裡面的名堂,但是元康帝卻看明白了其中的關鍵。
看明白後,元康帝頓時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是文武聯合起來的徵兆啊。什麼時候,文武官員竟然在他眼皮子底下完成了串聯?
元康帝猛地朝宋子期看去。宋子期可以說是聯絡文武的橋樑,這一切會不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