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勳貴武將也看不起文官,認為文官虛清高孤傲,沽名釣譽,只會玩嘴皮子功夫。”
宋子期說道:“你說的都對,但是你一定不知道,十個文官裡面,就有十個人羨慕勳貴。你也說了,勳貴都是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混吃等死。
安然,能夠躺在祖宗功勞簿上混吃等死,也是一種莫大的福分。
這世上人人都想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混吃等死,可是文官卻沒有這樣的機會。
文官一旦致仕,要不了幾年就人走茶涼。如果子孫有出息,那家族還有繼續興旺的可能。
要是子孫沒出息,十年以後,一個區區七品的縣令都能欺負到頭上作威作福。對比勳貴的待遇,再來看看文官的待遇,也就難怪文官看不慣勳貴。
實在是勳貴天生就比文官們更幸運,幸運的人總是比較容易遭到大家的羨慕嫉妒。文官想要封爵,太平盛世根本就沒有這個機會。
但是文官可以和勳貴聯合,甚至是聯姻。等到有朝一日文官致仕,退出朝堂,只要還有勳貴這門姻親在,也就意味著在朝堂上的關係沒有斷。
勳貴可以世世代代傳承,世世代代居京城,從來不曾遠離朝堂。朝堂對他們來說,就是伸伸手的距離。
可是官宦世家,沒人能夠保證家族裡的人能夠世代為官。一旦離開了官場,也就等於遠離了朝堂,意味著在官場上多年經營的關係被斬斷。
安然,文官集團是個非常焦慮的一群人。沈一帆為什麼處心積慮的算計皇位傳承,要在朝堂上攪弄風雨,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家族。
他希望沈家能夠世代居京城,能夠世代靠近朝堂,能夠世代繁榮。多少人辛苦一輩子,也無法達成這個目的。”
宋安然聽完這番話,表情有些凝重。
宋安然問道:“父親的意思是,胡大人同內閣的兩位老大人都想和勳貴聯合?文官都清高,他們看不起勳貴,怎麼可能放下架子同勳貴聯合?”
宋子期笑了笑,說道:“有我這個前車之鑑,你認為他們還會繼續清高下去嗎?”
宋安然愣住,轉眼又想明白其中的關鍵。
宋子期同晉國公府聯姻,當初是驚掉了一地的眼睛。當時很多文官都不理解宋子期的這個舉動,甚至有極端的人,認為宋子期背叛了文官集團。
但是宋子期用蔣家化解了這個危機。畢竟宋子期本人娶的也是勳貴家的姑娘,宋安然嫁給勳貴家的子弟也無可指摘。
自宋安然嫁給顏宓後,發生了許多事情。
不管曾經那些事情有多兇險,最終宋子期,以及顏家都有受益。
兩家人,一個從文,一個從武,文武結合,簡直是將力量發揮到了極致。
宋子期這個前車之鑑,給了不少人啟發。
文武之間的壁壘,並不像大家想象中那樣森嚴。很多時候,大家都礙於名聲,或者是被誤導了,才不敢打破這層壁壘。
宋家連著兩代人打破了這層壁壘,這是一個值得借鑑的方向。
所以當宋子期對戶部尚書胡大人,以及內閣的閣老們提出合作的時候,他們都心動了。
雙方之間的合作協議很快達成,扶持顏宓坐上戶部左侍郎的位置只是第一步。之後大家還有很多後續動作。
這些後續計劃,是為了雙方更好的合作,同時也是為了對抗元康帝,分薄元康帝手中的皇權。
只有文武真正聯合起來,才能真正壓制住元康帝手中的皇權,阻止元康帝為所欲為。
想明白了這裡面的關鍵,宋安然長舒一口氣。
站在朝堂上的那些人,沒有一個是笨蛋。當需要文武對立的時候,他們會毫不猶豫的調轉槍口,同武將對立。可是當需要聯合的時候,他們也會毫不遲疑的放下成見,大家一起合作共贏。
宋安然自嘲一笑,世人果然都是無利不起早。
宋安然對宋子期說道:“父親,女兒都明白了。”
宋子期欣慰地笑了笑,說道:“你能明白就好。此事你心裡清楚就行了,不要往外說。顏宓那裡,你提點他兩句,想必他都能自己想明白。”
宋安然說道:“我聽父親的。父親,你說文武真的能夠聯合嗎?”
宋子期說道:“是不是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用。”
宋子期指了指皇宮方向,然後說道:“陛下權威越來越重,如果不加以限制,只怕會出現第二個永和帝。那對文臣武將來說,都將是一場災難。”
宋安然點頭稱是